建筑与城市光环境
浏览量:256   转发量:77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建筑学院
  • 所属专业: 建筑学
  • 邮箱 : jiaovver@163.com
  • 工作电话 : -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本团队依托于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由建筑与城市光环境领域的学术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包括王立雄教授、党睿教授、王爱英副教授以及谭慧姣助理研究员。团队融合建筑学、环境科学、光学、物理学、材料学、化学、计算机等跨学科背景,聚焦复杂空间引导性照明、居住空间恢复性照明、文化遗产照明、公共建筑室内照明等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致力于推动建筑与城市光环境领域的持续发展。


本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1项(百万级重点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总经费800多万元;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4篇,其中一区10篇,二区13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件并已完成转化3件,以独立软件著作权人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主编并出版4部著作,其中2部为国家级教材;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科研奖励7项,工程项目奖项8项。基于上述科学研究,团队博士/硕士研究生人均SCI1.5篇、人均专利1件、国奖8项、校级优秀论文7篇、校级优秀毕业生6人,工作去向包含科研院所(天津大学等)、出国深造(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考公(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部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大型央企国企(铁三院、中国移动等)。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复杂空间引导性照明,居住空间恢复性照明,文化遗产照明,公共建筑室内照明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研究方向

复杂空间引导性照明

随着大型公共建筑空间功能趋于多样化和复合化,空间视觉信息复杂繁杂,干扰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与辨析,导致了对空间视觉秩序化需求的增加。照明作为空间视觉信息的传递工具,在塑造和规范空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照明手段对空间视觉信息进行秩序重塑,是提升功能复合空间目标价值的有效手段。本团队以商业复合空间为对象,通过图像分析、眼动追踪和绩效评估等手段,研究照明在视觉复杂的复合功能场景中的空间感知效能,探索空间照明的引导作用机制,并提出以秩序化为导向的商业复合空间照明设计策略。研究成果对于增强现代照明的科学作用、提升公共空间照明质量、促进照明建筑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调控照明手段,低成本改善空间品质,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居住空间恢复性照明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激烈,导致压力和抑郁等心理问题逐年上升,优化居住空间的室内环境对恢复心理健康尤为重要。为应对这一需求,本研究团队聚焦居住空间,尤其是旅馆客房,研究照明亮度分布对心理恢复的影响。本团队构建了居住空间恢复性照明研究的初步框架和研究路径,从照明、环境和个体三个维度探索了居住空间照明环境恢复性的关键要素,证明了照明亮度分布对环境恢复力的提升效能,构建了全面、多层次的恢复性照明亮度分布模式,揭示了视觉吸引、视觉负荷与环境恢复力的关系,创建恢复性照明亮度分布指标与环境恢复力的预测模型。研究成果为未来居住空间中恢复性照明环境的设计提供有益指导,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化遗产照明

针对书画类馆藏文物、油饰彩绘类古建筑文物、壁画类石窟文物等高光敏感文化遗产,降低其照明损伤的同时提升照明展示效果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团队通过开展长周期照明老化实验和视看评价实验,发现了照明参数对文化遗产受损和视看的量化影响规律,据此建立了照明设计指标体系,提出了照明光源评价关键技术,研发了光谱调控关键技术及照明创新装备,在全国多数文博单位进行了应用,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建筑室内照明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如何最大程度地提升公共建筑(如商场、教室)的室内照明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提取影响公共建筑室内照明环境的关键要素,据此在搭建的真实场景中设置照明工况并进行主观评价实验,结果发现了照明参数对其室内照明质量的量化影响规律,由此研发了照明质量评价技术并提出了照明指标推荐阈值,这为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照明质量评价提供方法,为其照明标准完善提供依据,为其照明设计提供指导。


代表性获奖证书

1         2 

4     7c6151c978cb48aa915fa8ac568fa94f      5

6      7


团队成员

1

王立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照明设计师;中国照明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理事,天津市建筑学会建筑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科学》、《建筑节能》、《照明工程学报》期刊编委委员。在建筑光环境、城市照明、低能耗建筑等领域从事研究与设计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参加编制国家及天津地方标准8部,在各种专业期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出版《建筑节能》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建筑力学与结构》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主持工程设计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各1项;宝钢优秀教师奖1项;中国照明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照明学会照明工程设计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2

党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建筑光学基础理论、技术创新、工程应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6项(百万级重点课题2项);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篇,Web ofScience检索结果显示在博物馆照明领域的SCI发文数量世界第一;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牵头获得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并已部分完成转化,在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照明学会教育与学术贡献一等奖、中国照明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3

王爱英,2000年获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技术科学博士; 200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2至今任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持、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一部,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培养研究生二十余名。兼任中国照明学会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照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光学,包括建筑照明和建筑采光。建筑照明领域近年来主要从事和建筑照明一体化相关的研究。建筑采光方面正从单纯的以建筑为载体的采光领域拓展到天然光对人的影响,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影响。

4

谭慧姣,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建筑光学、文化遗产照明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天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作为课题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中科院二区及以上5篇;获得了中国照明学会教育与学术贡献一等奖(排名5/7)、中国照明学会科技贡献一等奖(排名8/12)等科技奖励;取得了校级优秀博士毕业生、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招生需求

本团队每年招收硕士4-5位(建筑学学术型硕士、建筑专业型硕士),博士2位(建筑学学术型博士、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欢迎建筑学、环境科学、光学、物理学、材料学、化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报考。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