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光纤智能感知与非线性成像团队依托于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包括江俊峰教授、刘琨教授、王双英才副教授,团队目前在读博士以及硕士研究生30余人,专业从事全光纤非线性显微光谱成像技术、分布式光纤智能感知技术、光纤智能生物感知技术、极端环境光纤力热感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江俊峰: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天津市光纤传感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市光纤光子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集成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分会理事。从事光纤传感与成像方法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专项任务、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8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1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天津大学本科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4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银奖项目指导教师。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天津大学首届求是导师团队负责人,天津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天津大学一流课程负责人。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获天津青年科技奖,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奖,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邮箱:jiangjfjxu@tju.edu.cn
刘琨: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党委书记,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开展光纤气体、生物传感技术及周界安防感知技术研究及相关智能感知仪器的开发工作。主持气体传感、生物传感及周界安防等相关领域科研项目共计13项,合同总经费1550.68万元。以第一(通讯)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54篇,其中二区以上论文32篇,SCIE累计他引614次;以第一完成人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主持制定国家军用标准1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等多项奖励。现任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光纤传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市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邮箱:beiyangkl@tju.edu.cn
王双: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英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市光学学会秘书长,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天津大学“光纤光子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光纤传感及光电检测技术研究。从事光纤传感及光电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任务等国家级项目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作国际会议邀请报告4次。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
邮箱:shuangwang@tju.edu.cn
国家973计划“新一代光纤智能传感网及其关键器件的基础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开发和应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光纤非线性单光子显微光谱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飞机大气压力光纤传感阵列监测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下多参量光纤传感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光纤传感理论”
国家973计划“新一代光纤智能传感网及其关键器件的基础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开发和应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光纤非线性单光子显微光谱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飞机大气压力光纤传感阵列监测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下多参量光纤传感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光纤传感理论”
1. 全光纤非线性显微光谱成像技术
团队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非线性显微光谱仪以分子振动为“标记”,极大拓展观测能力,是前沿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仪器。针对传统相干拉曼非线性显微光谱的技术瓶颈,提出全光纤非线性单光子显微光谱仪研究,包括全光纤非线性单光子显微光谱多模态融合理论,双波段调谐与稳定物理机制模型,非线性激发脉冲在输送光纤与光纤探针动态演化规律,非线性显微光谱技术在纳米材料、生命科学、医药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 分布式光纤智能感知技术
在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资助下,主要开展光纤周界安全监测和光纤分布式声传感技术研究。
光纤周界安全监测利用双向非对称激光干涉结构检测沿途铺设的异常振动信号,有效地检测出沿线发生的各种情况,监控长度大于200km,并可实现异常信号的精确定位,定位精度优于±20m,且可与视频、无人机等联动。在航天、航空及军事基地等取得了广泛应用。
光纤分布式声传感技术在传感光纤上探测外界信号,当声波/振动作用,通过提取该位置不同时刻的光信号并解调,实现对声波全信息的获取。单根光纤“传”与“感”合二为一,单根光纤海量信息获取。光纤可作为地球的“神经”纤维感知地球,满足国家“深地”、 “深海”等战略需求。提出了包括线性调频脉冲、双脉冲、多边带等复杂脉冲调制的光纤分布式声传感技术,在动态范围、测试速度、测试距离等方面取得突破。
3.光纤智能生物感知技术
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全光纤SPR生物传感基于全光纤Kretschmann结构SPR传感器,从光纤传感基底、膜层结构、膜层材料等方面开展传感器增敏技术研究,同时基于真空溅射镀膜工艺开展传感器制备方法开发,在此基础上开展高灵敏度、远程、实时生物传感研究,实现抗体-抗原免疫反应监测和血清成分分析,以期为生命健康和疾病诊断开辟新的方向。
超高分辨光纤回音壁模式微腔生物传感。心肌损伤的精准感知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心肌损伤检测手段存在检测成本高、时间长、样品消耗大等问题。我们以“金标准”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探测目标,从检测速度、试剂消耗和分辨能力等方面系统开展了基于光纤回音壁模式(WGM)微腔的心肌损伤感知方法研究,研制了适应不同检测需求的cTnI光纤传感器系列。
4.极端环境光纤力热感知技术
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仪器开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资助下,结合光纤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研制了新型光纤压力传感器,基于偏振技术和低相干技术实现了高稳定性光纤解调模块,提出了单色频率绝对相位解调算法和任意极值算法,有效地增强干涉条纹畸变能力,从而提高了解调精度。为航空、新能源电池等提供了监测新手段。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