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团队
绿色流化床反应和传递新技术-刘明言团队
浏览量:7466   转发量:70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化工学院
  • 所属专业: 化学工程
  • 邮箱 : myliu@tju.edu.cn
  • 工作电话 : 022-27404614

团队

Team Introduction

一. 团队简介

        1.团队概况

        绿色化工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装备是未来的国之重器。团队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历经多年积累,部分成果已经成功产业化推广应用,把好看的论文也写在了祖国大地上。这样学生毕业后,不仅培养出了较强的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工程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还具有解决工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技之长。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参加工作,都可以游刃有余。

        团队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绿色高效多相反应过程及反应器,高效多相流传热及换热器,新型传质过程技术及装备等;涉及流化床介科学方法,微纳工程理论,离子液体相平衡理论等;研究方法包括:先进实验及测试技术研究,理论分析及机理建模,计算机数值模拟及仿真等;研究的新理论及新技术的最终工业应用领域是绿色化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

        团队目前有由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博士生和硕士生等组成的20多人的科研和教学团队。还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实验室以及介科学研究部保持联系。现招收各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青年学者。欢迎海内外青年才俊加入团队,共创辉煌。

        2. 主要成员简介

         1)刘明言

            

        博士(1998),教授(2005-),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中国颗粒学会理事。2011年IChemE革新者奖提名。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固定成员。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热供暖与制冷组专家。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教育部等计划项目函评及部分会评专家。已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近80人。         

     

         2)马永丽

          未命名

        博士(2019),副教授(2023-),硕士生导师,化学工程。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骨干。主要研究方向:流化床反应器的介尺度建模及模拟。在药物合成,蒸发浓缩技术及锂离子吸附材料等方面也有涉及。发表Chem. Eng. Sci 等科研论文近20篇。

二.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1-绿色宏观或微型多相流化床反应工程及反应器;

        2-高效节能流化床蒸发浓缩及微纳表面强化沸腾蒸发技术及装备;

        3-流体相平衡及传质与分离强化技术;

        4- 化工大数据及智能化工;

        5-离子液体性质及应用;

        6-中药及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或卤水元素的高效提取浓缩分离材料;

        7-移民火星后的物质转化与能源供应技术研究等。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新型宏观及微型流化床反应器CFD模拟及介,微纳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新型高效节能流化床蒸发器,移民火星后的物质转化与能源供应技术,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防垢防腐新技术,新型锂离子筛吸附剂,新型三相流光催化反应器,化工大数据及智能化,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等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这里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示团队的研究开发思路,内容和成果:       

       一. 新型多相流反应过程及装备/绿色过程

        传统宏观尺度或微尺度的多相化学反应器(例如,气-液鼓泡塔、液-固或气-液-固流化床等反应器或物理操作系统)是化工等许多过程工业领域的核心设备。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绿色的多相反应器是化学工程学科的前沿方向之一。目前团队在此方向上,尤其是三相流化床的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详见我们自1998年起在天津大学学报等发表的系列论文)。

       对于宏观尺度的多相反应器,由于其内部多相流动的复杂性,致使该类反应器内的多相流动及传递等行为的量化描述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从而制约着装置的工业放大和应用。开展该类装置系统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对于实现其科学设计、优化及安全操作及有效控制,最终实现装置的高效运行,减少废物排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此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在多相微型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方面,团队的研究也已形成特色,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预计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将形成新型高效的化学反应器,解决目前化学工业的产品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为绿色化学工程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  高效节能换热过程及装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针对热量传递过程及其设备——换热器(包括蒸发器等),主要开展不同润湿传热表面上的对流、沸腾及污垢研究,属国际前沿领域。团队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详见我们2007年起在AIChE J. 等发表的系列论文

       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冶金、能源、环境、医药、动力等过程工业的关键设备。但是,换热器,尤其是蒸发器等换热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常因有沸腾相变传热而存在着传热效率低和易结垢问题。为此开展了传热强化和防垢研究,并取得了工业化研究成果。

       引入微纳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通过改变换热表面的润湿性和微纳结构等,降低换热表面与污垢颗粒间的黏附力等,是实现传热强化和防止结垢,从而实现工业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目前正在进行更为深入的机理研究,以及在地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为了解决蒸发器的结垢问题,还将颗粒流态化技术引入到蒸发过程中,形成汽-液-固三相流化床蒸发器技术,以实现在线强化蒸发传热和防结垢的目的。目前,这方面正在进行工业化推广和应用研究。

      三.  流体相平衡及传质与分离强化技术

      在传质与分离方面,取得了系列产业化成果。在这个方向,主要进行了精细化工分离与提纯方面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在精馏方面进行间歇精馏,萃取精馏,加盐精馏,反应精馏,热敏精馏,高凝固点物料精馏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以及离子液体强化分离技术的研究。在结晶方面进行了多元溶液相平衡的研究。此外还进行过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

      四. 其他方向

       还开展了盐湖卤水吸附法提取硼/锂及吸附剂的制备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计划开展移民火星后的物质转化与能源供应技术研究等。


附:团队特色成果及获奖证书:

1. 2017年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6天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导师1

  

2. 马永丽等获第九届全国流态化会议墙报展讲优秀奖(2017):

7马永丽全国流态化海报奖


3. 马永丽博士等获第二届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最佳墙报奖:

20200716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最佳墙报奖

4. 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证书:

5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证书


5. 2011年度IChemE 革新者奖提名:

1ChemeAwards0

2ChemEAwards1

3ChemEAwards2


项目情况

一.  项目概况

        团队目前已完成化工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

        多年来,团队系统研发的流化床蒸发浓缩等化工新技术及装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化工,制药,废水处理等方面工业化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新近与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上海)企业合作开发和工业化应用该新技术。

        近年来在化学工程学科的介科学新理论方面,沉寂多年后取得了较大的理论进展。主要是针对气-液-固三相流动体系进行数学模拟,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作用原理,将复杂多相流动体系进行多尺度分解,并将流动体系的主导机制间的竞争协调关系模型化,根据守恒定律将各相进行量化描述,得到多目标变分函数模型,然后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预测多相流动体系的全局流动行为、轴向以及径向局部流动行为等。

       另外,在传质分离方面,开展了特殊精馏基础理论研究,并开发了用于精细化学品分离的新型分离技术。研究成果在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山东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瀛海(沧州)香料有限公司、山东洋香精香料有限公司、辽河瀛河香料有限公司、赢创天大(辽阳)化学助剂有限公司、北京天罡助剂有限公司、固安县天昊助剂有限公司、南通市振兴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宿迁市振兴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了工业化应用,并于这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  拟开展的科研工作

      目前正在开展系列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攻关研究,详见科研项目栏,欢迎有志青年学生报考研究生。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化工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

 等待同学们加盟和新贡献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参加):气-液两相反应器介尺度流动结构与颗粒传质过程的关联与调控;

        气-液(固)两相流系统的传递理论是支撑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由于受到多相湍流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其物理机制十分复杂。宏观流动、颗粒和气泡运动行为,以及反应动力学等不同尺度上有不同的控制机制,这是多相流反应体系的设计和放大长期以来始终依赖经验的原因之一。深入了解不同尺度上传递机制间的耦合规律,对整体系统起关键作用,可借此对多相流动及传递行为进行科学量化描述。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作用原理的介科学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可在解决我国重要流程工业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的同时,推动化学工程学科理论的发展。目前团队针对气-液(固)流动系统,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机理建模量化描述研究,基于介科学方法的气-液(固)多相流尺度分解建模思路如下图1所示。

未命名

图1  基于介科学方法的气-液(固)多相流尺度分解建模思路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介尺度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参加):复杂多相体系介尺度机制的基本问题与计算模式

3-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气液固流化床多相流动及传质特性研究;

        本项目拟在多相流动介尺度建模基础上,开展介尺度传质模型研究和实验测试考察等。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型气液固三相流态化基础研究; 

        多相反应过程及设备(包括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是整个化学工业的关键和核心。研究开发高效紧凑绿色的多相反应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是化工科研关注的热点。宏观气-液-固流化床反应器因具有高效的混合和质热传递性能,已成为过程工业重要的单元过程装备之一,如何解决其放大效应是面临的难题之一。微型多相流系统具有规则的流动,高效的相际传递和反应,连续的操作工艺,过程绿色,安全和易控。如何进一步强化其层流混合传递,克服颗粒流堵塞,是微系统关注的方向之一。将宏观三相流态化与微化工各自的特点相结合,形成微型三相流化床系统,有可能既解决了宏观流态化的放大效应,又强化了微化工系统的层流混合和传递过程,防止颗粒群流动的堵塞问题,这就是本项目的出发点,即开展微型气液固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流动和传递行为研究。团队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结果,如图2所示。

未命名1

(a)

未命名2

(b)

图2 微型流化床装置系统示意图(a)及典型的单气泡三相流型图(b)。

      此外,在气液固微型流化床方面,主要借助于压降测量及CMOS相机等高速摄像测试技术开展了多相流动方面的初步研究,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可视化测量手段,以清晰准确地研究微型流化床内的流动和混合等信息。随着激光测速和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发展,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image velocimetry,PIV)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er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湍流等的速度场测量、结构显示与标量输运测量等。PIV技术可以实时测量流场中的二维速度场;PLIF技术具有流场影响小、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本课题基于PIV和PLIF技术,对气液、液固、气液固微型流化床内的瞬态多相流场以及混合特性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如图3所示。

                                                        

                                                   图3(a)微型三相流化床主体部分实物图,(b)平面激光下的气液流动主体部分实物图,

                                                        (c)溢流堰的结构示意图,1-毛细管;2-液体出口;3-气体出口

                                                        (d)微型气液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1-毛细管;2-气体入口;3-液体入口;4-不锈钢针头;5-滤网

       气相的流体力学行为对三相流化床的传递和流化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CFD-DPM(Discrete particle method, 离散颗粒方法)模拟方法已被应用于对三相流化床中气泡行为的研究,包括气泡形成、气泡上升的速度、形状、尺寸以及气泡尾涡。而对于三相流化床中气泡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由于尚未引入有效的密相颗粒运动和碰撞模型,使得对模拟还局限于低固含率的轻质颗粒床层。通过数值模拟,建立对于气液固微型流化床的VOF(Volume of fluid,流体体积法)与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离散元法)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VOF-DEM方法,引入密相颗粒床层的拉格朗日模型,研究密相颗粒床层对气泡行为的影响,也是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方向。取得的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CFD数值模拟结果

     采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为模型反应,对气-液-固微型流化床进行了传质研究,考察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床径以及颗粒等对微型传质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与传统三相流化床的异同。


图5 气液微型鼓泡塔传质系数随表观液速的变化

5-气-液-固三相循环流态化的介尺度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实验采用IPE-多相流测量系统与高速摄像机对气-液-固循环流化床的局部流动特性进行测量研究,并总结其随表观液速,表观气速等操作参数改变的变化规律。


6-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深部地热增产技术中研究,研究多相流动及传热传质预测技术;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部分补充替代具有较大碳排放量的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地热发电原理见示意图3,源自百度图片)或直接利用,是国家未来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能源方向。

       气-液-固多相地热流体在从几百甚至几千米的地下被开采输送到地面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温度和压力以及溶解矿物化学成分等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流体中的污垢成分在地热井位置处沉淀析出,严重时甚至可以很快堵塞整个地热井管,地热流体采出流量殆尽,使投资巨大的地热能利用工程和实施失去利用价值。因此,对多相地热流体在地热井内上升过程中何时和何处会沉淀析出污垢的预测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项目将对此多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等研究,为地热增产和地热能高效经济利用提供基础指导。

        同时,对于已经结垢的地热井,需要研究环境友好的绿色阻垢剂,对井管污垢加以抑制和消除,这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u=847914572,2244734607&fm=26&gp=0

(a)

Unknown

(b)

图8  地热发电原理示意图

(a) 宏观原理图;(b) 细节示意.


图9 地热水阻垢研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 不同涂层表面上的池沸腾多尺度传热传质特性;

        化工的“三传一反”中,热量传递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对应的过程设备就是换热器。传热过程又细分为有相变的传热过程及设备和无相变的传热过程及设备。相变传热过程一般包括:沸腾传热和冷凝传热,广泛地应用于化工过程(例如精馏塔中的再沸器和冷凝器)或发电和制冷工业中。目前,传热领域的国内外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是,向大自然学习,如荷叶表面,开展不同微纳润湿性表面上的沸腾传热强化研究。团队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已有多年研究。该项目进行池沸腾微纳表面上的多尺度传热传质特性研究。制备的典型微纳表面及池沸腾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未命名3

图4. SEM images of different surfaces:

 (a) bare titanium substrate; (b) anodized TiO2 surface; (c) anodized TiO2surface after modification by fluoroalkyl silane.

未命名4

图5. Images of pool boiling of deionized water on different sample surfaces. q = 14 kW/m2: (a) Ti; (b) Ti–TiO2;(c) Ti–TiO2–FPS.

8-企业合作项目:巴斯夫(上海)高效蒸发浓缩技术用于废水治理研究;

        该项目主要是研究开发高效的流化床技术用于预处理化学反应后的复杂废水。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修订项目;

        涉及地热水污垢和腐蚀的控制原理及方法。

9-回灌水微气泡脱除及抑菌复合技术

10-天津大学-海南大学联合基金项目:无人岛颗粒流态化蒸发海水淡化技术

11-其他新的科研项目

       移民火星后的物质转化与能源供应技术研究等。

       同时,也欢迎抱着想法的同学们加盟,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


二.  多年来开展的科研项目

        多年来累积开展了主要研究领域及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地方和企业的各级项目。     

     (待补充)


成果

一.  研究成果简介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特点是涉及面广,但是,其核心内容是由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组成的“三传一反”。近年来,团队围绕多相流系统内的“反应和三个传递”过程,开展前沿理论和技术的创新研究,主要在多相流(流化床)反应器及换热器强化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传质与分离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有特色的科技成果。已完成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6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多人。研究成果主要涉及:

        1. 多相化学反应器

        1)气-液两相鼓泡塔;

        2)液-固两相流化床;

        3)气-液-固三相流化床;

        4)多相流动及传递过程的测试技术;

        5)多相流CFD数值模拟;

        6)多相流介科学理论建模等.


        2. 化工传热过程强化与优化

        1)颗粒流态化技术强化沸腾蒸发过程;

        2)微纳材料表面强化传热;

        3)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

        4)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等.


        3. 流体相平衡及新型传质与分离技术

        1)离子液体及分子液体体系气液平衡、液液平衡及固液平衡;

        2)特殊精馏技术:萃取精馏,反应精馏,反应萃取精馏,共沸精馏,热敏物料精馏,高凝固点物料精馏.


       4. 化工大数据及智能化工

         1)纯物质及混合物物化性质及热力学性质的人工智能预测;

         2)化工过程的智能模拟与优化.


      5. 离子液体性质及应用

        1)离子液体物性测定及预测;

        2)离子液体在分离工程及电化学中的应用.

      

二.  近期发表的期刊论文

[1] Dong Tingting, Liu Mingyan, Li Xiangnan, Zahid Saima.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rotonaldehyde to crotonic acid in a gas-liquid-solid mini-fluidized bed, Powder Technology, 2019, 352: 32–41.

[2] Wang Xiaoyun, Liu Mingyan. Photocatalytic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direct Z-scheme heterojunction O-g-C3N4@Fe-TiO2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9, 485: 353–360.

[3] Lv Y., Liu M. Y., Hui L. F., Pavlenko A.N., Surtaev A. S., Serdyukov V. S. Heat transfer and fouling rate at boiling 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with TiO2 nanotube-array structur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2019, 28(2): 163-176.

[4] Wu Qiang, Liu Mingyan, Wang Xiong. A novel chitosan based adsorbent for boron separa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9, 211: 162 - 169.

[5] Ma Yongli, Liu Mingyan, Zhang Yuan. Axial meso-scale modeling of gas-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9, 196:188–201.

[6] Lv Yan, Liu Mingyan. Corrosion and fouling behaviours of copper-based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Surface Engineering, 2019, 35: 542–549.

[7] Li Xiangnan, Liu Mingyan, Li Yanjun, Hydrodynamic differences of liquid-solid micro-fluidized beds investigated from bed expansion,Particuology, 2018, 38:103–112.

[8] Yang Zhongguo, Liu Mingyan, Wang Xiaoyun. Experiment study and modeling of novel mini-bubble column photocatalytic reactor with multiple micro-bubbles, Chemical Engineering & Processing: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2018, 124: 269–281.

[9] Li, Yanjun; Liu, Mingyan; Li, Xiangnan. Flow regimes in gas-liquid-solid mini-fluidized beds with single gas orifice, Powder Technology, 2018, 333: 293–303.

[10] Li, Xiangnan; Liu, Mingyan; Ma, Yongli; Dong, Tingting; Yao, Dong. Experiments and meso-scale modeling of phase holdups and bubble behavior in gas-liquid-solid mini-fluidized bed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8, 192: 725–738.

[11] Wang Xiaoyun, Liu, Mingyan, Yang Zhongguo. Coupled model based on radiation transfer and reaction kinetics of gas–liquid–solid photocatalytic mini-fluidized bed,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2018, 134: 172–185.

[12] Ma Yongli, Liu Mingyan, Zhang Yuan. An improved meso-scale flow model of gas-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8, 179: 243-256.

[13] Song Junchao, Liu Mingyan, Sun Xiuxiu, Wang Jiansheng, Zhu Jialing. Antifouling and anticorrosion behaviors of modified heat transfer surfaces with coatings in simulated hot-dry-rock geothermal water,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8, 132: 740–759.

[14] Lv Yan, Liu Mingyan, Xu Yangshuhan. Corrosion and fouling behaviors on modified stainless steel surfaces in simulated oilfield geothermal water, Protection of Metals and 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es, 2018, 54: 526–535.

[15] Li Xiangnan, Liu Mingyan, Li Yanjun. Bed expansion and multi-bubble behavior of gas-liquid-solid micro-fluidized beds in sub-millimeter capillar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 328:1122-1138.

[16] Li Xinju, Guan Xiaoping, Zhou Rongtao, Yang Ning, Liu Mingyan. CFD simulation of gas dispersion in a stirred tank of dual Rushton turbin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Reactor Engineering. 2017, 15:20160221(13).

[17] Zhou Lina, Yin Qiuxiang, Guo Zhiqiang, Lu Haijiao, Liu Mingyan, Chen Wei, Hou Baohong.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ion of solubility of ciclesonide in seven pure organic solvents, J. Chem. Thermodynamics, 2017,105:133-131.

[18] Xu Xiaoping, Liu Mingyan, Ma Yue, An Min. Nonlinear behaviors of vibration acceleration signals in a graphite tube with vapor-liquid-solid boiling flows,Powder Technology,2017, 316:315-328.

[19] Ma Yue, Liu Mingyan, An Min, Xu Xiaopi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llision behavior of fluidized solid particles on the wall of a graphite evaporator by vibration signal analysis, Powder Technology,2017,316:303-314.

[20] Xu Yangshuhan, Xu Yangshuhan, Liu Mingyan, Zhu Jialing, Li Haitao, Zhou Weidong. Novel methods of oil fouling inhibition on surface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in simulated oilfield geothermal wa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7, 113: 961–974.

[21] Xu Yangshuhan, Liu Mingyan, Corrosion behavior of polysiloxane-ferroferric oxide coating coated on carbon steel in NaCl solution and geothermal water, Geothermics, 2017,70:339-350.

[22] Xu Yangshuhan, Liu Mingyan, Li Haoran, Wali, Ahsan, Modified metal mesh with bipolar wettability for rapid and gravity-driven oil-water separation and oil collection, Surface & Coating Technology, 2017, 325: 661-672.

[23] Can Tang, Liu, Mingyan; Li, Yanju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hydrodynamics of liquid–solid mini-fluidized beds. Particuology, 2016, 27:102-109. 

[24] Li, Yanjun; Liu, Mingyan; Li, Xiangnan. Minimum fluidization velocity in gas-liquid-solid minifluidized beds. AIChE Journal,2016, 62:1940-1957.

[25] Li, Yanjun; Liu, Mingyan; Li, Xiangnan. Single bubble behavior in gas-liquid-solid mini-fluidized bed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 286: 497-507.

[26] Lin, Cheng; Liu, Mingyan; Yang, Zhongguo. Performance of a metal ion-doped titania-coated planar photocatalytic microreac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6, 39: 88-96.

[27] Yang, Zhongguo; Liu, Mingyan; Lin, Cheng.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scale-up effect in liquid-solid mini-fluidized bed reac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 291: 254-268. 

[28] An, Min; Liu, Mingyan; Ma, Yue; Xu, Xiaoping. Multi-scale vibration behavior of a graphite tube with an internal vapor-liquid-solid boiling flow. Powder Technology, 2016, 291: 201-213. 

[29] Xu, Xiaoping; Liu, Mingyan; Ma, Yue; An, Min. Effects of fluidized solid particles on vibration behaviors of a graphite tube evaporator with an internal vapor-liquid flow.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6, 100: 1229-1244.

[30] Xu, Yangshuhan; Liu, Mingyan. Soiling and corrosion behaviors on fluorinated anodized TiO2surface infused by perfluoropolyether.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6, 307: 332-344.

[31] Lina Zhou, Qiuxiang Yin, Zhiqiang Guo, Haijiao Lu, Mingyan Liu,Wei Chen, Baohong Hou.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ion of solubility of ciclesonide in seven pure organic solvents,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2017, 105:133–141.

[32] Lina Zhou, Qiuxiang Yin, Shichao Du, Hongxun Hao,Yanfeng Li, Mingyan Liu, Baohong Hou. Crystal structure, thermal crystal form transformation, desolvation process and desolvation kinetics of two novel solvates of ciclesonide, RSC Advances, 2016, 6, 51037–51045.

[33] Zhou, Weidong; Liu, Mingyan; Chen, Ning; Sun, Xiuxiu.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sol–gel silica coatings on phosphated carbon steel i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76: 358-371. 

[34] Hui, Longfei; Liu, Mingyan; Cai, Yongwei; Lv, Yan. Fouling resistance on chemically etched hydrophobic surfaces in nucleate pool boil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5, 38(3): 416-422.

[35] Han Qiqi, Zhu Jiahua, Yang Ning, Liu Mingyan,Onset velocity of circulating fluidization regime and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A CFD-DEM study,Particuology,2015,21: 187-195.

[36] Song, Junchao; Liu, Mingyan; Zhang, Yang. Ion-exchange adsorption of calcium ions from water and geothermal water with modified zeolite A. AIChE Journal, 2015, 61(2): 640-654. 

[37] Huashuai Wu, ShuliShu, NingYang, Guoping Lian, ShipingZhu, MingyanLiu. Modeling of power characteristics for multistage rotor–stator mixers of shear-thinning fluid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4, 117:173–182.

[38] Yongwei Cai,Mingyan Liu, Longfei Hui, Observations and Mechanism of CaSO4 Fouling on Hydrophobic Surface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4, 53(9): 3509−3527.

 

 

 

 


国际

[1] Institute of Chemical Process Fundamentals,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Czech Republic;

[2] Clausth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ermany;

[3]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ausanne, Switzerland;

[4] KLAREN BV Co. Ltd., Netherland;

[5] University of Toronto,Canada;

[6] University of Waterloo,Canada;

[7]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Canada;

[8] McMaster University,Canada;

[9]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10] Griffith University,Australia;

[11] Monash University,Australia;

[12] Bath University,UK;

[13]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Australia;

[14]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

[15] University of Oxford, UK;

[16]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17] Imperial College,UK;

[18] 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olica de Valparaiso, Chile;

[19] Geothermal Power in Larderello (Tuscany), Italy;

[20] BESTEC Co. Ltd. (Landau, Barth), Germany;

[21] Siberian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Russia;

[22] University of Dundee, UK;

[23]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UK.


活动

1. 2006年在捷克参加第17届化工及过程工程国际会议:

DSC_0065

DSC_0038

2.参加2009年在加拿大举办的第一届全球华人化工研讨会(展望2050年的化学工程-国际化工前沿研讨会):

09-toranto

3. 在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会议室学术活动一角:

DSC07628

 4. 天津杨柳青民俗年画掠影:

IMG_0052

5. 师生相聚酒吧:

IMG_1495

6. 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企业首次合作工业应用我校的流化床新技术:

IMG_20191012_135609

7. 在德国访问期间参加合作教授Hans M.S.的博士生答辩会:

PICT0033

8. 访问西安大略大学答谢:

20100811访问加拿大祝教授课题组(答谢宴)

9. 第一届流动与传热动力学国际专题会议:

1

ed3773b0f6744e969b8af2298b67e68f

10. 第十届全国流态化会议及颗粒技术会议.

未命名-3

11.第一届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http://vpec.csp.escience.cn/dct/page/70004)

684795a8-633d-4dff-a3de-92fc3b0c8fe4


已工作

        团队培养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从事化工及相关专业领域创新研究和开发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综合素质方面也都十分优秀。因此,毕业的研究生中,除了一部分出国或在国内科研机构深造外,大部分被国内的大专院校,国有大型设计院,研究院以及企业所录用。他们都是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部分已经走向领导岗位(例如高校化工系主任,公司或企业的总工或主任等),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感谢并祝福学生们!


一. 博士后

1. 李宁(2009级)

(待补充)


二.  博士

1. 蔡永伟(2008级) 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主任,英国邓迪大学访问学者。

2. 乞炳蔚(2009级)

3. 宋军超(2010级)

4. 李彦君(2011级)

5. 徐晓萍(2011级)

6. 吕    燕(2012级)  

7. 李翔南(2013级)

8. 刘志超(2013级)

9. 周丽娜(2013级)

10. 马可颖(2014级)

11. 徐扬书函(2014级)

12. 马永丽(2015级)

      12.1 第九届全国流态化会议暨颗粒技术会议“优秀墙报”(2017);

      12.2 第二届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最佳墙报奖(2020);

    (待补充)


三. 硕士

>全日制工学及专业学位

1. 强爱红(2001级)

2. 唐选平(2001级)

3. 孙冰峰(2002级)

4. 薛娟萍(2002级)

5. 杨    扬(2002级)

6. 王    红(2003级)

7. 于    根(2003级)

8. 王志刚(2003级)

9. 徐志斌(2003级)

10. 安晓冬(2004级)

11.王帮臣(2004级)

12. 王    燕(2004级)

13.刘正军(2005级)

14.刘国林(2005级)

15.王琳琳(2005级)

16.廖兰(2005级)

17.刘建华(2006级)2008年起在天津中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前身为天津中石化销售华北设计院)从事油品设计工作,现任高级工程师,质量技术部主任。2010-2016年连续7年获得公司优秀员工/优秀工作者称号;2020年获得天津中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优秀管理干部”称号。

18.马    斗(2007级)

19.谭    琳(2007级)

20.朱玉玲(2007级)

21.陈    宁(2008级)

22. 张玉杰(2008级)

23.徐永贵(2009级)

24.张慧慧(2009级)

25.周伟东(2009级)

26.郑    洁(2009级)

27.惠龙飞(2010级)

28.唐    灿(2010级)

29.张    帆(2010级)

30.韩祺祺(2011级)

31. 林    骋 (2011级)

32. 吴华帅(2011级)

33.马    悦(2011级)

34.徐扬书函(2012级)

35.安    敏(2013级)(天津大学2017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6. 孙秀秀(2013级)

37.杨中国(2013级)(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及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2016))

38.李新菊(2014级)

39.王    雄(2014级)

40.王晓云(2015级)(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及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2016))

41.张    远(2015级)

42.董婷婷(2016级)

43.吴    强(2016级)

44. 姚    东(2016级)

45.何    山(2016级)

46.周秀红(2017级)

47.何吉喆(2017级)

48.郭佳铭(2017级)

49.Saima Zahid (2017级)

50.Muhammad Zafar Ullah (2018级)

(待补充)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

1.王永维(2000级)

2.崔哲峰(2000级)

3.单建华(2000级)

4.翁柳静(2000级)

5.苏静州(2005级)

6.孙其峰(2005级)

7.王佩迪(2006级)

8.盛    莉(2006级)

9. 李玉红(2006级)

10.高志江(2006级)

11.张辛庭(2007级)

12.王    磊(2007级)

13.马东卫(2007级)

14.安国红(2007级)

15. 李    楠(2008级)

16.刘新培(2015级)

17.李景旺(2015级)

18.邱    琦(2015级)

19.王朝乾(2015级)

20.郭秀霞(2016级)

21.张    宇(2016级)

22.李中兴(2018级)

(待补充)


四. 访问学者或交流生

1. 访问学者

1)国内访问学者:

(1)见玉娟(2014-2015)(安徽中医药大学)

(待补充)


2)国外来访学者:

(1)Oladele O. Bello, Clausth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ermany (2007);

(2)Edward Shanqing Zhang,Griffith University,Australia (2010);

(3)Aibing Yu,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2011);

(4)Mengyan Yang,Bath University,UK (2011);

(5)Jesse Zhu,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Canada (2012);

(6)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olica de Valparaiso, Chile (2013);

(7) Aleksandr N. Pavlenko, Kutateladze Institute of Thermophysics, Russia(2017);

(8)A.S. Surtaev, Kutateladze Institute of Thermophysics, Russia(2017)

(9)Alexey Sakhnov,Kutateladze Institute of Thermophysics, Russia(2018);

  (10)  Lixin Cheng,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UK (2019).

  (待补充)


2. 国外短期交流本科生

1)Oghene-Karo John Aduragbemileke ITIMI-ELO,University of Ottawa,Canada(2019)

(待补充)





奖励

一.  相关奖励

1. 天津大学2017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 

2. IChemE 2011年度革新者奖提名;

3. 2004年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4. 2005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中药浸取液三相流化床蒸发浓缩技术及装置”;

5. 2006年度天津大学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6. 2006年首批天津大学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研修计划1:1配套项目资助青年骨干教师;

7. 201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学校第一);

8. 2010年度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优秀节能技术;

9. 2010-2014年度天津中草药杂志社高下载论文TOP10;

10. 2017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刊优秀审稿人;

11. 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刊优秀审稿人;

12.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3. 天津市“科技兴工”产学研联合突出贡献奖.


二.  学术任职及社会服务

1. 中国颗粒学会理事;

2. 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

3. 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

4. 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5. 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热供暖与制冷组专家;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教育部等计划项目函评及部分会评专家;

7. 《中草药》杂志2012-2013特邀编委及审稿专家;

8. 多个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和终审专家等。


教学

 一. 本科教学

        1-《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即《化工原理》(上)+《传递原理》等);

        2-《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即《化工原理》(下)+《传递原理》+《分离工程》);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2006年获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4-《两相流及传热》;

        5-《化学工程学科的历史及前沿故事》;

        

二. 研究生教学:

        1-《多相流态化工程》;

        2-《过程传热》;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

        3-《现代中药制药》;

        4-《化工混沌与分形》.


联系方式

1. 团队招生及相关科技咨询联系方式:

        联系人:马老师

        通迅地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邮编:300350

        电话:022-27404614(Off);27892067(Lab);13902023286

        邮箱:mayl@tju.edu.cn

        网页:http://chemeng.tju.edu.cn

2. 更多联系方式

       http://skloche.tju.edu.cn/info/1055/1092.htm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介绍)

       http://tj.teacher.360eol.com/teacherBasic/teacherInfo (天津大学导师团队介绍)


大创

1. 天津大学2020年度校级大创项目: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新型阻垢剂研发.

2.天津大学2021年度校级大创项目:地热能利用过程中回灌尾水中微气泡脱除技术.

3.天津大学2021年度校级大创项目:地热水回灌路径中的微生物垢抑制技术.

4.天津大学2021年度校级大创项目:基于火星的传热强化

5.天津大学2021年度校级大创项目:基于火星的流态化研究

(1)2022年结题汇报会后交流会部分大学生合影

50楼前合影3

50楼教室122内合影2

  (2)大学生交流收获1沈世龙

(3)大学生交流收获2

孙诗颖

(4)大学生交流收获3

李沐阳

(5)大学生交流收获4

田昊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