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团队
天津大学合成微生物学团队
浏览量:5555   转发量:61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化工学院
  • 所属专业: 制药工程  、 合成生物学
  • 邮箱 : lchen@tju.edu.cn
  • 工作电话 : 022-27406364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本研究团队由多名教授、讲师等人员组建,从事制药工程、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的创新研究。实验室设备精良,具备一整套从事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需的高水平仪器设备,包括单细胞操作仪、流式细胞分析仪、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的实时定量PCR和光合培养系统、发酵罐多台、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分析仪器,以及生物信息分析用工作站等。目前团队共有正教授2名,讲师3名,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近年来,实验室在光合蓝细菌的合成生物学领域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余篇(大部分为一、二区),相关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金项目等30余项,经费5000余万元。

张卫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制药工程、合成生物学专业)

Ø曾任美国国家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项目首席研究员,四级高级研究科学家

Ø曾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副教授

Ø天津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Ø至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 申请中国和美国专利近20项

Ø共主持科技部“973”、重点研发和国家基金项目3000余万元

Ø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生物安全及关键技术”编制专家组成员

Ø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Ø “Frontier inMicrobiology”等3个国际学术刊物的副主编和编委

陈磊,教授,博士生导师(制药工程、合成生物学专业)

Ø中国科学院博士,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博士后

Ø入选天津市“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计划、天津大学 “北洋青年学者”、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等

Ø曾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Ø至今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 申请发明专利近20项

Ø共主持科技部“973”、重点研发和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000余万元

Ø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

Ø任国际杂志“Frontier inMicrobiology” Associate Editor

王方忠,讲师,硕士生导师(制药工程、合成生物学专业)

Ø山东大学博士,博士后

Ø获奖情况: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6/7, 2017);天津市高校智库优秀决策咨询二等奖(1/4);2020年度CTTI来源智库优秀成果奖(1/3)

Ø至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

Ø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经费350万元。

宋馨宇,讲师,硕士生导师(制药工程、合成生物学专业)

Ø天津大学博士,博士后

Ø至今发表论文10余篇

Ø主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余万元

孙韬,讲师,硕士生导师(制药工程、生物与医药专业)

Ø天津大学博士

Ø入选天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等

Ø至今发表研究论文36篇, 申请发明专利10项

Ø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面上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共4项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制药工程,合成生物学,生物制药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项目情况

1.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生物光合系统的重构与再造,1972万元,202001-2024/12,在研,项目首席(张卫文)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用于水圈微生物代谢分析的单细胞基因表达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80万,2018/01-2020/12,在研,主持(张卫文)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小 RNA 工程调控技术的创建及其在蓝细菌辅酶 A 途径解析中的应用,2018/01-2020/12,60万,在研,主持(张卫文)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光耐受型光合蓝细菌底盘的构建及机理解析,2020/01-2023/12, 59万,在研,主持(张卫文)

5.      科技部973计划“十二五”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课题,2011CBA00803,光合蓝细菌底盘细胞的设计构建,2011/01-2015/08,948万元,结题,课题负责人(张卫文)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A0906801,极端环境耐受生物器件模块的资源挖掘与集成,(项目:极端微生物底盘细胞的设计与构建),523万,2020/04-2025/03,在研,课题负责人(陈磊)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0035,集胞藻PCC6803中光合作用相关转运蛋白的鉴定与解析,2018/01-2021/12,直接费用55万元,在研,主持(陈磊)

8.      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类项目,17-163-12-ZT-003-138-01,石竹烯的光合自养生物合成及途径优化,2017/07-2019/06,150万元,结题,主持(陈磊)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0217,光合蓝细菌镉耐受调控机理的研究及应用,2015/01-2018/12,80万元,结题,主持(陈磊)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0086,双组分系统在普通脱硫弧菌金属腐蚀中的调控机制,2013/01-2016/12,80万元,结题,主持(陈磊)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化工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生物光合系统的重构与再造,1972万元,202001-2024/12,在研,项目首席(张卫文)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用于水圈微生物代谢分析的单细胞基因表达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80万,2018/01-2020/12,在研,主持(张卫文)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小 RNA 工程调控技术的创建及其在蓝细菌辅酶 A 途径解析中的应用,2018/01-2020/12,60万,在研,主持(张卫文)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光耐受型光合蓝细菌底盘的构建及机理解析,2020/01-2023/12, 59万,在研,主持(张卫文)

5.     科技部973计划“十二五”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课题,2011CBA00803,光合蓝细菌底盘细胞的设计构建,2011/01-2015/08,948万元,结题,课题负责人(张卫文)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A0906801,极端环境耐受生物器件模块的资源挖掘与集成,(项目:极端微生物底盘细胞的设计与构建),523万,2020/04-2025/03,在研,课题负责人(陈磊)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0035,集胞藻PCC6803中光合作用相关转运蛋白的鉴定与解析,2018/01-2021/12,直接费用55万元,在研,主持(陈磊)

8.     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类项目,17-163-12-ZT-003-138-01,石竹烯的光合自养生物合成及途径优化,2017/07-2019/06,150万元,结题,主持(陈磊)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0217,光合蓝细菌镉耐受调控机理的研究及应用,2015/01-2018/12,80万元,结题,主持(陈磊)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0086,双组分系统在普通脱硫弧菌金属腐蚀中的调控机制,2013/01-2016/12,80万元,结题,主持(陈磊)


研究成果

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合蓝细菌的合成生物学以及海洋微藻领域的研究, 进几年在光合微生物底盘设计及构建领域做了系统的研究。光合蓝细菌能够高效率的捕捉太阳能并固定二氧化碳,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其作为“自养型细胞工厂”生产生物燃料、化学产品及药物等的研究,对于解决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以及使用石油产品所带来的环境后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已有近百种燃料和化学品的生物合成途径得以在蓝细菌中构建表达,包括新一代生物燃料丁醇等,充分证明了基于光合蓝细菌构建“自养型细胞工厂”的技术可行性。然而,光合蓝细菌中合成各种燃料及化学产品的产率还很低,离这一“绿色系统”产业化生产的经济可行性还有很大距离。我们的主要成果包括:首次发现蓝细菌对乙醇和丁醇耐受性的专一性调控蛋白,工作得到ASBMB Today配发专文评述;鉴定并解析了蓝细菌应对环境胁迫的调控蛋白及相关机制;首次在光合蓝细菌中利用二氧化碳和光能合成了虾青素、β-石竹烯、3-羟基丙酸等。研究结果为基于蓝细菌的“自养型细胞工厂”走向大规模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多年来,实验室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人才,其中有1名博士获天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1名博士生、7名硕士生获国家奖学金资助;毕业生去向包括出国留学从事科研或继续深造、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著名药企等,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欢迎感兴趣的同学联系并加入我们,优秀的同学可以获得直博生的机会。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