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团队
岩土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浏览量:75027   转发量:53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 所属专业: 土木工程
  • 邮箱 : yudiao@tju.edu.cn
  • 工作电话 : 022-27400843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团队结构精炼,共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及教授级高工5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年龄构成合理,充满活力,其中30~40岁7人,40~50岁2人, 50岁以上3人。领军人才突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名。平台优势显著, 2016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土木工程安全创新),2017年获批天津市地下工程建造与安全技术工程中心,为天津市及全国的地下结构行业提供技术创新平台。       

       紧密协作,目标明确,围绕地下工程先进建造和安全开展科研攻关。先进建造方面,以绿色岩土为目标,提出了基坑多级支护无支撑技术和倾斜桩无支撑技术,形成节约型支护体系;研发了基坑抽灌一体化装置,实现地下水抽出后现场处理回灌,显著减小了水资源浪费;提出了基坑工程全过程控制系列技术,减小了基坑对临近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保证了基坑与环境的安全,推进了基坑工程向环境友好、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安全方面,以韧性岩土为目标,建立了大型基坑工程和隧道隧道整体安全理论和分析方法;揭示了黏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体连续破坏机理,分析析方法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研究成果纳入了3项行业标准。

      基础研究和服务社会紧密结合。承担科研及重大工程项目等共计286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和“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9项,重大工程委托科技项目200余项。

      成果丰富,影响力大。1篇论文入选土木工程学科三大期刊《建筑结构学报》创刊四十周年经典学术论文;3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论文”。团队负责人郑刚入选《岩土工程学报》创刊四十周年高影响作者,天津大学获《岩土工程学报》入选创刊四十周年高影响单位。

       注重科研创新,水平先进。团队负责人郑刚教授成为TC219技术委员会“岩土工程结构系统性能”(TC219, System Performance of GeotechnicalStructure)的主席。郑刚教授在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作特邀报告“韧性岩土工程-概念、方法及应用前瞻”。获国际四大岩土期刊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12年最佳论文中的第一名“M.Quigley奖”。


天津市地下工程建造与安全技术工程中心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岩土与地下工程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图片2

 团队负责人郑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研发领域“重大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岩土与地下工程系统性能控制、符合地基承载力与稳定、基坑无支撑节约型支护技术方面的研究,承担“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目(排名第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两项排名第1),兼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项目情况

         本团队近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目,天津市重点项目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代表性项目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软土工程局部破坏引发连续破坏机理及控制理论研究。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铁与地下管廊工程施工事故应急处置与快速修复技术。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铁与地下管廊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与渗漏检测装备研究。

(5)973”计划课题:灾害环境下地下工程安全性控制原理和方法。

(6)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坑工程。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建筑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研究方向

       本团队以岩土与地下工程性能化为核心,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隧道工程与路堤工程,存在工程风险高和可持续发展度低的问题,开展如下国际领先的研究工作。

(1)韧性岩土工与地下工程。基坑工程、地铁隧道工程、路基工程的整体安全性能研究,系统提升岩土工程与城市地下工程韧性和可恢复性能。

(2)绿色岩土工与地下工程。提出无支撑节约型支护方法,研发系列基坑工程无支撑支护技术,促进岩土工程与城市地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成果

     团队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1篇论文获国际四大岩土期刊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12年最佳论文中的第一名暨“M.Quigley奖”;1篇论文入选土木工程学科三大期刊《建筑结构学报》创刊四十周年经典学术论文;3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论文”。 团队郑刚教授入选《岩土工程学报》创刊四十周年高影响作者,天津大学获《岩土工程学报》入选创刊四十周年高影响单位。

        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国家级工法3项,省部级工法10项;主参编规范5部;出版英文著作1部、主参编中文著作及手册6部。团队积极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及时将研究成果纳入相关规范和规程,目前参与工程规范和规程等编写共计18部。其中,主编国家全文强制标准1部、国家标准3部、行业标准7部、地方标准5部、团体标准2部。


图片1

授权专利(部分)

d

发表论文期刊(部分)


科研奖励

     团队研究成果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共计13项,其中国家级奖共计2项,省部级奖共计9项,行业协会奖共计2项。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2018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滨海地区大面积超软土加固技术与应用

2018年:中国公路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软弱地基土工合成材料约束桩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201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软土地区城市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7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复合地基理论、关机技术及工程应用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深大长基坑安全精细控制与节约型基坑支护新技术及应用

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滨海地区深大基坑稳定与变形全过程控制与关键技术

2013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规程研究及工程示范

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软土地区路堤下复合地基稳定与变形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研究

200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海河两岸综合地质环境对总体开发影响的研究

2006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盾构掘进与地层变位的机理研究在天津地铁建设中的应用

200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地铁既有线车站箱体改造方法研究

200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高层建筑广义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及疏桩基础设计方法研究

1999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基坑支护理论的研究

1998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结构—桩—土体系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及实用开发



成果应用

   团队科研成果服务于工程,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多项关键科研成果应用于全国多个大型工程。科研成果取得了多方面的社会效益: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社会资源、保证基坑及盾构周边环境安全、保护地下水资源及推动工程建设产业化。近十余年,科研成果应用于工程建设等社会服务。


e

科研成果服务的高层建筑工程


f

科研成果服务的交通枢纽


       g

基坑多级无支撑支护技术工程应用


教育教学

       团队中2名教师获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优秀论文指导教师,3名教师获天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3名获天津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3名获天津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师。在团队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首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竞赛二等奖,2014年天津市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14年天津大学教师讲课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天津大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青年标兵”荣誉称号,2017年度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土力学公开课论坛土力学教学示范课程讲课人等荣誉称号。获首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竞赛二等奖,2014年天津市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h

教学获奖


      团队及时将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学生专业课的教材中,目前主编及参编教材专著共计8部,团队承担本专业教学任务共计19门,其中地质工程荣获天津市精品课程。教学任务中本科生课程14门,包括9门课堂教学课程和5门实践教学课程;研究生课程5门。


j

团队主编教材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