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本团队依托“复杂装备机构理论与设计技术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建了“天津市海洋装备技术工程中心”,重点开展水下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工作。2016年11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了“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了完备的水下机器人研发试验基地。
本团队面向海洋探测与监测以及国防建设需求,研究水下机器人设计理论与方法,突破了小型化水下航行器大深度、长航程、高精度及组网协同观测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制成功面向海洋水文、生态及动力参数观测的百米级、千米级及万米级系列化“海燕”水下滑翔机产品、面向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的3000米深水自治水下航行器和国内首台面向海洋环境动力参数测量的1000米海洋微结构湍流剖面测量系统工程样机。研发的深海系列“海燕-X”全海深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顺利通过海上测试,最大工作深度达到10619米,创造水下滑翔机工作深度的世界纪录;研发的“海燕-L”长航程水下滑翔机进行了连续301天的安全滑翔试验,续航里程4435公里,将我国水下滑翔机的观测续航能力提升至近10个月;研发的准实时岸基操控系统具有同时操控百台套水下滑翔机开展组网协同观测能力。“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参与了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六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任务,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开展大洋湍流观测。“海燕”水下滑翔机在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国家海洋局系统、高校等单位的公开采购中标,提供产品30余台套,并成功应用于南海海域环境观测、海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海洋国防建设,有力推进了我国海洋观测与探测能力,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提升海洋安全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团队研究成果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2018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并被列为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潜水器标志性成果。同时,研究成果还获得了2012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三等奖、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本团队研究经费充足,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国家海洋局、省部级等项目二十余项,科研经费超亿元。
团队依托已有研究成果,目前正在围绕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创新特区等项目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包括:长航程(3000公里)、大深度(4500米、甚至全海深)水下滑翔机及其组网应用技术、集成搭载更多的控制传感器和任务传感器(如:DVL、侧扫声纳、CTD、溶解氧、单点海流计、水质传感器、水听器等等)专用型水下滑翔机、大型重载水下滑翔机、新概念水下机器人、仿生水下机器人等相关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