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一、导师团介绍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姚建铨院士团队招收导师团计划2025级硕士生2名(免试推荐)。“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团招生计划”是赋予具有高水平师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重要学术成果的“优秀团队自主招生计划”。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全固态激光器及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海洋上下行通信,太赫兹超表面,智能光子学等。
团队近年来获得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创新项目等各类项目资助50余项。近3年发表相关领域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一、二区论文60余篇,申请多项专利。团队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科院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二、团队研究方向
1. 全固态激光器及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
针对激光雷达、水下通信及探测等领域对激光器频段、线宽、稳定性的要求,开展基于可调谐激光技术及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的高性能全固态激光光源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固体激光器在工业和科研领域的应用。聚焦非线性光学前沿机理研究,为新型固体激光器的性能提升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2. 海洋上下行通信
在水中潜艇与空中无人机等设备的无线跨介质通信中,电磁波在下行信道中难以传输,声波在上行信道中难以传输,本课题通过激光致声原理,在整个信道中使用多种信息载体的转换来传输信号,进而完成水空跨介质双向通信。
3. 太赫兹超表面
通过改变超表面的结构和空间排列,使其具有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物理特性,探索其在太赫兹波段的响应与应用,相关工作包括:单个超表面实现多维光学参量的调控、基于连续域束缚态超表面实现光学传感、铁电薄膜在强太赫兹波下的光电调控特性研究、宽带消色差超透镜的设计等。
4. 智能光子学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微纳结构的几何参数与光谱响应之间的底层关系,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中存在的性能差、耗时久等问题,旨在加速智能超器件的正逆设计,为全局器件功能的定制、自适应调控系统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三、导师团联系人
联系人:吴老师
E-mail:wuliang@tju.edu.cn
请将个人简历、成绩证明等相关材料发送至邮箱
一、导师团介绍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姚建铨院士团队招收导师团计划2025级硕士生2名(免试推荐)。“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团招生计划”是赋予具有高水平师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重要学术成果的“优秀团队自主招生计划”。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全固态激光器及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海洋上下行通信,太赫兹超表面,智能光子学等。
团队近年来获得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创新项目等各类项目资助50余项。近3年发表相关领域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一、二区论文60余篇,申请多项专利。团队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科院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二、团队研究方向
1. 全固态激光器及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
针对激光雷达、水下通信及探测等领域对激光器频段、线宽、稳定性的要求,开展基于可调谐激光技术及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的高性能全固态激光光源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固体激光器在工业和科研领域的应用。聚焦非线性光学前沿机理研究,为新型固体激光器的性能提升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2. 海洋上下行通信
在水中潜艇与空中无人机等设备的无线跨介质通信中,电磁波在下行信道中难以传输,声波在上行信道中难以传输,本课题通过激光致声原理,在整个信道中使用多种信息载体的转换来传输信号,进而完成水空跨介质双向通信。
3. 太赫兹超表面
通过改变超表面的结构和空间排列,使其具有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物理特性,探索其在太赫兹波段的响应与应用,相关工作包括:单个超表面实现多维光学参量的调控、基于连续域束缚态超表面实现光学传感、铁电薄膜在强太赫兹波下的光电调控特性研究、宽带消色差超透镜的设计等。
4. 智能光子学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微纳结构的几何参数与光谱响应之间的底层关系,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中存在的性能差、耗时久等问题,旨在加速智能超器件的正逆设计,为全局器件功能的定制、自适应调控系统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三、导师团联系人
联系人:吴老师
E-mail:wuliang@tju.edu.cn
请将个人简历、成绩证明等相关材料发送至邮箱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团队近年来获得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创新项目等各类项目资助50余项。近3年发表相关领域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一、二区论文60余篇,申请多项专利。团队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科院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