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陈明鸣,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超级电容器及储能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日本国立大分大学邀请教授,日本碳素学会外籍会员。主要开展新能源领域的炭与非碳储能材料的研究,重点聚焦锂硫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固态电池的电极与电解质材料。主持或参加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天津市科技支撑及重点项目4项。曾获得2005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5年,出版论著2部、出版储能专辑1册、在J Mater Chem A、Carbon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作为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主持了“材料--器件--示范运行”全链条式大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开发工作。(Email: chmm@tju.edu.cn)
孙洁,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天津大学“北洋学者”计划入选者;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201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2013–2017年,合作导师:Yi Cui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的合成(重点聚焦磷负极材料)、性能调控、能源存储与转换应用(如锂/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二次电池)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化学模拟。现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6项。在Nature Nanotechnol.、Adv. Mater.、Nano Lett.、Energy Storage Mater.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总被引7000余次,H因子34。任《中国科技论文》和《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的编辑会委员,担任Nano Lett.、Adv.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等能源和材料相关国际知名刊物的审稿人。(Email: jies@tju.edu.cn)
吉科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北洋学者英才计划”与“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入选者;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2014年),日本东北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2018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16–2018年),日本东北大学访问学者、特邀研究员(2014–2015年),日本筑波大学访问研究员(2018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多孔功能材料(如石墨烯、纳米多孔金属、钙钛矿、钒酸盐)的设计、研发及其在电化学储能与环境催化领域的应用。现主持国家级、校级科研项目3项。迄今在Nature Commun.、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Appl.Catal. B、Environ. Sci. Techno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3篇;总被引1600余次,H因子21),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项(含专利权人、独立发明人专利2项),作Nature国际学术会议报告3次;受邀担任Nature系列期刊、Nanomicro.Lett.、Chem. Eng. J.、J. Rare Earth.、J. Ind. Eng. Chem.、Heliyon等学术期刊审稿人和Frontiers in Nanotechnology审稿编辑等。(Email: kmji@tju.edu.cn)
王成扬,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开展中间相炭材料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等炭材料及新能源领域的科研项目,其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面向能源转化与存储的有机和碳纳米材料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撰写和出版《碳质中间相理论与应用》、《沥青基炭材料》论著两部;共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在研课题项目经费累计近2000万元。其中: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天津市科技计划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
部分成果展示: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