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团队
智能光电化学团队
浏览量:2018   转发量:15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理学院
  • 所属专业: 化学
  • 邮箱 : 166200@tju.edu.cn
  • 工作电话 : -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我们课题组长期专注于研究微观尺度下跨越分子的电荷传递的基本化学与物理机制。将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相结合,深入探索电荷传递相关的基本过程。我们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方法加速光电材料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

我们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方法辅助高性能光电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

2,化学体系中的光电过程机理与动力学

3,分子器件的理论模拟与计算

4,功能分子器件的开发


于曦研究员,教授

履历:

2016年8月,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物理系,研究员、教授,天津市分子光电科学重点实验室 

2012年12月-2016年8月,以色列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博士后

2006年9月-2012年12月,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博士

2004年5月-2006年8月,清华大学化学系,合作研究。

2003年9月-2006年8月,吉林大学化学系,硕士

1999年9月-2003年7月,吉林大学化学系本科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光电化学,有机光电材料,理论与计算化学,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团队活动

WeChat Image_20200625095128


WeChat Image_20200625105523


国际学生



研究生参与国际班实验课教学

WeChat Image_20200625100812-1


WeChat Image_20200625100828-1



项目情况

  1. 1,天津大学双一流人才启动经费(2016-2017,结题)

  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工合成多肽分子结中的电荷输运研究”(2017-2021,在研)

  3. 3,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 “分子电子学”(2018-2021,在研)

  4.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双自组装分子层的可控分子结”(2020-2023,在研) 

  5. 5,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联合项目“基于无定形碳材料的分子器件”(5万,2021,在研)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天津大学双一流人才启动经费(80万,2016-2017)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工合成多肽分子结中的电荷输运研究”(65万,2017-2021)

3,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奖励计划 “分子电子学”(40万,2018-2021)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双自组装分子层的可控分子结”(66万,2020-2023)

5,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联合项目“基于无定形碳材料的分子器件”(5万,2021)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中国-以色列)“分子结的弹道热电子发射谱研究”(22361142833,190万,2024-2026)

7,天津大学-上海硼矩新材料有限公司“绝缘导热材料数据库的构建与机器学习模型的开发”(15万,2024)


研究成果

1,人工智能助力当代化学研究 

朱博阳,吴睿龙,于曦*化学学报,2020, 

http://sioc-journal.cn/Jwk_hxxb/CN/10.6023/A20070306



2,Systematic Modulation of Charge Transport in Molecular Device through Facile Control of Molecule-Electrode Coupling using Doubl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Nanowire Junction

Bin Han,  Xi Yu* and Wenping Hu*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0, 142, 9708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0c02215



3,Tunable Oligo-HistidineSelf-assembled Monolayer Junction and Charge Transport by pH Modulated Assembly 

Baili Li,  Xi Yu,*  et al 

Physic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Physics,2019, 21, 26058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19/CP/C9CP04695J 



4,The analysis of charge transport mechanism in molecular junctions based on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Xianneng Song, and  Xi Yu,* et al   

Chemical Physics 528 (2020) 110514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30101041930792X 



5,Franck-Condon Blockade and Aggregation Modulated Conductance in Molecular Devices Using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ctive Molecules

Guangjun Tian,*  Xi Yu* et al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9, 58, 595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ge.201900731



6,Tunneling Explains Efficient Electron Transport via Protein Junctions

Jerry A Fereiro,Xi Yu*,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2018,115, E4577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5/20/E4577



7,Tun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via Hepta-Alanine Peptides Junction by Tryptophan Doping.

Xi Yu and David Cahen* et al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2016,113, 10785.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3/39/10785


教学

[本科] 

物理化学实验 (国际班,全英文),光电化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理论课)

[研究生]   

化学中的电子过程 (全英文,专业必修课)

化学中的电子过程(全英文,研究生必修理论课) 





国际合作

[以色列]  

特拉维夫大学化学系   Yoram Selzer

[美    国]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化学系  Lior Sepunaru

[印   度]  

Bose国家基础科学中心   AtindraNath Pal

[香  港] 

香港大学化学系 Edmund C. M. Tse谢俊铭

[韩   国]  

高丽大学化学系     Hyo Jae Yoon     

WeChat Image_20200625110810-1






毕业生

许晓娜,2016级硕士,燕山大学物理学院,2017-2019联合培养。南开大学光学院,博士 

韩宾,2016级硕士,天津大学化学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 

田丽贤,2016级硕士,天津大学化学系。留在本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王紫嫣,2018级硕士,天津大学化学系。留在本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宋贤能,2018级博士,天津大学物理系。新加坡国立大学-天津大学联合项目,博士


招生计划

课题组计划每年招收硕士生两人,博士生一人。

要求具有化学,物理、材料,电子学、化工及相关学科背景,有较好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英语水平。

对我们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email联系xi.yu@tju.edu.cn

欢迎加入我们智能光电课题组!


学生信息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博士
专业学位硕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