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功能配合物和生物无机化学课题组主要从事无机化学与材料、生命学科交叉方面的研究工作。课题组现有李孝增教授和朱莉娜教授两位硕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本课题组将小分子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和超分子作用应用于离子或分子的识别、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生命体系中特殊的DNA二级结构的识别、模拟化学核酸酶、抗癌光敏剂以及光催化反应降解污染物的研究中,将无机化学学科中的传统优势方向——配位化学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材料与生命科学领域相结合,取得了系列成果。欢迎对无机化学及其相关的材料、生物、分析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课题组!
朱莉娜,天津大学理学院教授,硕博士导师,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Email: inazhu@tju.edu.cn。
研究方向:
1. 生物无机化学:小分子及金属配合物与多种DNA二级结构之间的作用,化学核酸酶、G-四链体配体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小分子用作生命体系pH探针、金属离子探针等方面的研究。
2. 功能配合物化学:具有特殊磁学、光学性质的过渡和稀土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3. 生物材料化学:抗癌光敏剂和生物友好型纳米药物载体的开发,具有光催化性能的纳米材料的开发。
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得无机化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2014-2015年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公派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1年。任教以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技术》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主编《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参编《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和《物理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主持多项天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在《大学化学》、《实验室科学》、《实验科学与技术》上发表教改论文。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生物无机化学、功能配合物化学和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项目,以及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和横向项目。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期刊)、Chemical Science(英国皇家化学会旗舰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norganic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数十篇。有关G-四链体DNA探针和稳定剂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多倍体G-四链体探针的研究工作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相关成果得到Coord Chem Rev等上文章的正面评价;有关细胞内pH成像检测的工作得到ChemRev上文章的正面评价;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有关无机和有机汞的检测工作得到了CBG资讯平台的推送。
任职以来先后获得天津大学第十一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天津大学2019年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天津大学2009届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天津大学2017年度消防安全工作标兵等荣誉。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获得了第二届和第四届“卓越杯”大学生化学新实验设计大赛的一等奖;作为第二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获得第五届和第六届“卓越杯”大学生化学新实验设计大赛的二等奖。培养的十多名研究生均顺利毕业,其中两人获得天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一人获得天津大学理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多在高校、重点中学、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中从事教学、管理和研发等方面工作,服务于社会。
李孝增,天津大学理学院教授,硕博士导师,Email: lixiaozeng321@tju.edu.cn。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型手性拆分剂的设计、合成、结构与应用研究
2. 功能材料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研究
3. 有机-无机杂化型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研究
4. 精细化学品的制备、提纯、生产工艺改进及污染治理。
1990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2003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天津大学化学系工作。担任Coordination chemistry (双语,研究生课程)、精细合成化学(本科生专业课)、College chemistry (双语,本科生课程)。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手性及螺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设计、组装及应用,功能配合物化学。设计和成功组装出的手性螺旋配位聚合物具有手性识别、定量测定和对映异构体拆分功能。在Chemical Science、CrystEngCom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数十篇。
近年来课题组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以及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和横向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阳离子卟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分子拥挤条件下与多倍体端粒G-四链体的作用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端粒G-四联体具有稳定作用的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配合物对端粒酶的调控作用及筛选研究
4. 天津市科学基金:阳离子卟啉类多倍体四链体配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5. 天津市科学基金:端粒酶活性的特异性定量检测技术及诊断试剂盒的开发
6. 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见光催化产过氧化氢
7. 农业部基金项目:分层级异孔COFs用于重金属镉离子的富集与检测;多孔纳米材料用于土壤重金属的原位吸附富集
8.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阳离子卟啉复合纳米材料用于肿瘤近红外II区成像及光动力治疗
9. 横向项目:具有指定结构的MOFs和COFs材料合成前驱体的制备;基于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整体材料用于氯化钾生产过程中的高效除胺
近三年发表的代表性研究论文:
1. Wei Li, Wei-Liang Jin, Hong-Xin Jiang, Rui Wang, Hao Jia,Jing-Qi Liu, An-Na Tang, Li-Na Zhu*, De-Ming Kong*. Facile fabrication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melaminefoam@COF composite for sample treatment of non-targeted food safety analysisand oil/ water separation. Chemical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455(2), 140900. DOI: 10.1016/j.cej.2022.140900.
2. Wei-Liang Jin, Xuan Ji, Xin-Long Hou,Shi-Yu Ji, Wei Li, X I Yu, Xiao-Wei Liu, Li-Na Zhu*, Hong-Xin Jiang*, De-Ming Kong*. PorphyrinCOF and its mechanical pressing-prepared carbon fiber hybrid membrane forratiometric detection, removal and enrichment of Cd2+. 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 2022,439, 129574. DOI: 10.1016/j.jhazmat.2022.129574.
3. QinghongHou, Lina Zhu*, Le Wang, Xiaoyan Liu, Feng Xiao, YangzhouyunXie, Wenfu Zheng*, Xingyu Jiang*,Screening on-chip fabricated nanoparticles for penetrating the blood-brainbarrier, Nanoscale, 2022, 14(8), 3234-3241. DOI: 10.1039/d1nr05825h.
4. FengliChai, Dou Wang, Lina Zhu*, WenfuZheng*, Xingyu Jiang*. Dual GoldNanoparticle/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MultipleAnalyt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 94(17), 6628-6634.DOI: 10.1021/acs.analchem.2c01177.
5. Jun-Qing Chu, Dong-Xia Wang, Li-MingZhang, Meng Cheng, Rong-Zhi Gao, Cheng-Guang Gu, Peng-FeiLang, Pei-Qi Liu,Li-Na Zhu*, De-Ming Kong. Green layer-by-layer assembly ofporphyrin/G-quadruplex-based near-infrared nanocomposite photosensitizer withhigh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20, 12, 7575-7585. DOI: 10.1021/acsami.9b21443.
6. Yong-Hui Li, Jun-Qing Chu, Dong-Xia Wang,Li-Na Zhu*, De-Ming Kong. DNA nanolantern as biocompatible drug carrier forsimple preparation of a porphyrin/G-quadruplex nanocomposite photosensitizerwith high photodynamic efficacy.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2021, 5(7),3139-3148. DOI: 10.1039/d1qm00141h.
7. Hai-Mei Li, Xiang-Long Li*, Deng-Hui Wang,Si-Yuan Zhang, Wen-Qiang Xu, Li-Na Zhu*, Lin-Jie Zhi. Scalable synthesis ofsilicon nanoplate-decorated graphite for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Nanoscale, 2021, 13(5), 2820-2824. DOI: 10.1039/d0nr07216h.
8. Yun-Xi Cui, Guo-Ying Sun, Yong-Hui Li,An-Na Tang, Li-Na Zhu*, De-Ming Kong*. DNA-BasedpH-Responsive Core–Shell DrugNanocarrier for Tumor-Targeted Chemo-PhotodynamicTherapy. Adv. Mater.Interfaces, 2020, 2000292. DOI:10.1002/admi.202000292.
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
1. 一种水溶性阳离子卟啉在制备PDT纳米光敏剂中的应用. 朱莉娜,楚俊卿,李永晖, ZL2019108647224, 2021/9/9.
2. 一种水溶性阳离子卟啉在制备PDT纳米光敏剂中的应用. 朱莉娜,楚俊卿,孔德明, 王东霞, ZL2020104489898,2022/8/9.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