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天津大学大跨空间结构与组合结构团队是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的主要团队之一,具有鲜明的土木工程学科特色。目前团队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8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教授、研究员5人,是一支创新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研队伍。近五年,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年),主持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50多项,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课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博作者专项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等纵向科研项目数十项,获得了显著的科研业绩。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近300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团队负责人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天津市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内首座中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天津保税区国际商务交流中心)、国际最大跨度双螺旋线单层网壳(天津于家堡交通枢纽)、国际首座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高层住宅(沧州福康家园)、国内最大跨度新型索穹顶(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国际最高全铸钢结构(天津迎宾塔)、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天津文化中心系列工程、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中国第十三届全运会十多个场馆、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民居工程、天津极地海洋馆、米粒方天山海世界和国内外水泥工业项目等100余项空间钢结构和组合结构工程。
团队负责人:陈志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建工学院钢结构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房屋建筑钢结构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兰州理工大学挂职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会长、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委会委员、中国钢协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和安全检测鉴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集成房屋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学会(IASS)Member,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理事长,天津市钢结构协会会长。《空间结构》、《建筑结构》、《工业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结构进展》和《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担任SCI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编委。天津市政协委员、科协常委。
长期从事空间结构、钢结构和组合结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近年来还主持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973计划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重大研究计划课题、教育部住建部等省部级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其中“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获得2011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称号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纪念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突出贡献奖,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年百项工程技术负责人,中国钢结构设计金奖(国家优质工程),中国钢结构协会首届钢结构杰出人才奖,全国空间结构优秀青年奖,钢结构-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第十一届全运会重点工程建设特别贡献奖,天津市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天津大学首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天津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第四届空间结构优秀工程奖金奖, “天津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等。
团队主要成员:
王小盾:女,青海民族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挂职)、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集成房屋分会副会长、装配式模块建筑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天津市钢结构学会铝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钢结构与空间结构;钢结构及空间结构施工理论;铝结构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参与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27余篇,EI收录57篇,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天津市发明专利金奖1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特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5项、教育部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二等奖8项。
于敬海:男,工学博士,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兼任设计总院钢结构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天津市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天津市第五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既有建筑改造加固技术及大跨度钢结构体系应用研究。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市建委立项、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鉴定完成天津市青年科技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及天津市科委等科技课题4项。获授权专利8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参编国家标准3部,主编及参编行业规程、地方标准11部,共撰写学术论文53篇,EI收录10篇论文。工程设计科研获奖8项,其中天津市钢结构金奖5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1项,南开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成果直接应用于天津大学新体育馆、茌平体育场、体育馆、广西柳州奇石博物馆等重大工程项目。勘察设计获奖31项,其中:中国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 1项;中国建筑设计银奖1项;全国工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
赵秋红: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7年)、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2017年)、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年)、天津市首批青年千人(2012年)。
长期从事钢结构及组合结构抗震、桥梁抗震防灾、高性能建筑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研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1项,并作为学术骨干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及973计划项目。已发表SCI期刊论文21篇,EI期刊论文26篇,SCI他引195次;国际会议论文35篇,其中EI检索12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46次;已授权2项发明专利及5项新型专利。参与编写英文学术专著《Guide to Stability Design Criteria for Metal Structures》,并参与编制3项国家级CECS技术规程及1项省级技术规程。
刘红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洋青年学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入选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天津市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和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计划。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和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副秘书长。从事钢结构与空间结构方面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近二十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和参编行业标准和地方规程十余部;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成果应用于北京新机场、天津于家堡交通枢纽站房、天津东亚运动会系列场馆等近百项工程项目。
闫翔宇: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导师团博导,现任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钢结构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天津市钢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建设领域科技专家库专家和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等。从事以弦支结构为主的预应力钢结构、空间结构、半刚性节点、装配式住宅钢结构及钢板墙等技术的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人才培养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天津市建设系统科技项目和南开区2017年科技项目等5项国家及地方课题,把成果转化用于几十余项大跨空间结构工程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中,代表性的有2022年冬奥会冰上比赛场馆和沧州福康家园钢结构住宅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4奖项、二等奖6项、专利金奖1项;获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参编国家及地方标准、图集等15部,获得授权专利18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0余名,获评天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9年第十五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入选2017年度天津市 “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团队承担科技部、基金委项目及各类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及横向委托项目近百项,以下仅列出部分在研的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装配式住宅生态化结构体系研究,2019~202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钢结构模块柱失稳机理及稳定设计方法研究,2020~2023.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锈损焊接空心球空间网格结构承载性能评估方法研究,2019~202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火灾后焊接空心球空间网格结构残余力学性能研究,2017~202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整体式斜交桥梁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2019~202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性能组合桥墩跨海大桥抗震性能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2017~2020.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矩形高强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FRP增强机理研究,2019~2021.
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低成本构件制作工艺、装置及及简易施工关键技术,2019~2022.
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及示范,2017~2020.
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建筑产业化技术与示范,2017~2020.
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低成本钢-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2019~2022.
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村镇住宅BIM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2019~2022.
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模块化钢木组合结构研究,2019~2022.
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低成本装配式复合型生态竹结构体系关键技术,2019~2022.
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片体式轻型异型柱框架-冷弯薄壁墙结构体系及抗震,2019~2022.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近300余篇,下边仅列出代表性论文10篇:
[1] Chen, Zhihua; Li, Hongxing; Chen, Aoyi; Yu, Yujie; Wang, Hui. Research on pretensioned modular frame test and simulatio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7, 151: 774-787(SCI: FJ7TA EI: 20173804184991)
[2] Wang, Zhe; Chen, Zhihua; Liu, Hongbo; Zhang, Zechao. Numerical study on lateral buckling of pipelines with imperfection and sleeper, APPLIED OCEAN RESEARCH, 2017, 68: 103:113(SCI: FK3IH EI: 20174504383949)
[3] Yu, Yujie; Chen, Zhihua; Liu, Hongbo; Wang, Xiaoxiang. Effects of strength-weakening oriented heat treatment on structural steel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7, 151: 827-839(SCI: FE4KV EI: 20172603861524)
[4] Wang, Xiaoxiang; Chen, Zhihua; Yu, Yujie; Liu, Hongbo.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ress relaxation of structural cab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7, 131: 971-981(SCI: FJ7SU EI: 20173404060562)
[5] Du, Yansheng; Chen, Zhihua; Zhang, Changqing; Cao, Xiaochun. Research on axial bearing capacity of rectangula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2017, 11: 863-873(SCI: FG9BC)
[6] Chen, Zhihua; Liu, Jiadi; Yu, Yujie.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rior connections in modular steel building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7, 147:625-638(SCI: FE2UW EI: 20172503803201)
[7] Wang, Zhe; Chen, Zhihua; He, Yongyu; Liu, Hongbo. Numerical Study on Lateral Buckling of Fully Bonded Sandwich Pip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7, 17: 863-875(SCI: FH0RN EI: 20173904198249)
[8] Lu, Jie; Liu, Hongbo; Chen, Zhihua. Post-fi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relaxation hot-dip galvanized prestressed steel wir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7, 136: 110-127(SCI: EZ9JS EI: 20172103697650)
[9] Zhao, Zhongwei; Liu, Hongbo; Chen, Zhihua. FIELD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RMAL BEHAVIOR OF LARGE SPAN STEEL STRUCTURES UNDER SOLAR RADIATION,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 2017, 13:190-205(SCI: FF7MZ EI: 20174004222004)
[10] Yang, Yuan; Chen, Zhihua; Zhao, Zhongwei; Liu, Xiaoke. Axial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of steel box columns with different strengthening sche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7, 17: 367-378(SCI: EZ0LH EI: 20172603860292)
已授权发明专利4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6项,代表性专利如下:
[1] 陈志华,王霄翔,董成林,刘红波,一种建筑结构拉索瞬间断开装置,2014.09.23,ZL201410490663.6,已授权
[2] 陈志华,徐帅,王小盾,郭妍,贾莉,可调式铝合金空间结构双向板肋节点,2014.09.05,ZL201410452242.4,已授权
[3] 陈志华,吴辽,王小盾,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栓焊混合连接节点,2014.04.18,ZL201410157630.X,已授权
[4] 陈志华,徐帅,王小盾,尹越,刘红波,一种测试空间结构节点滞回性能的加载装置,2013.11.27,ZL201310618797.7,已授权
[5] 陈志华,杜颜胜,王小盾,周婷,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下栓上焊外肋环板节点施工方法,2013.02.07,ZL201310050949.8,已授权
[6] 陈志华,秦颖,王小盾,杜颜胜,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箱梁全螺栓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2012.12.12,ZL201210540287.8,已授权
[7] 陈志华,秦颖,王小盾,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全螺栓连接节点,2012.03.19,ZL201210073686.8,已授权
[8] 陈志华,秦颖,王小盾,曲可鑫,模块化建筑隔震体系,2012.11.05,ZL201210436057.7,已授权
[9] 陈志华,严仁章,刘红波,基于夹片锚具连接的测量拉索内力的装置,2012.05.07,ZL201210138322.3,已授权
[10] 陈志华,孙国军,王小盾,闫翔宇,曲秀姝,白树杨,一种无檩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2010.10.20,ZL201010512134.3,已授权
出版著作13部,代表性著作如下:
[1] 陈志华.著《张弦结构体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陈志华译.《钢结构的性能与LRFD规范》.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志华.著《弦支穹顶结构》.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陈志华.主编《钢结构原理及设计》.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
[5]陈志华,刘红波,周婷等.编著《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与分析》.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主编和参编40多部规范、规程,代表规范和规程如下:
[1] 主编《铸钢结构技术规程》(JGJ/T395-2017)
[2] 主编《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技术规程》(T/ CECS 506:2018)
[3] 主编《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规程》(T/ CECS 507:2018)
[4] 主编《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技术规程》(CECS)(在编)
[5] 主编《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CECS)(在编)
在钢结构、大跨空间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等方面成果应用于100余项重大工程。
代表性工程如下:
【荣誉称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纪念章(2019年)
2. 2019年度《工业建筑》优秀审稿人
3. 天津市政协优秀提案奖(2019)
4. 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2018年)
5. 钢结构行业突出贡献专家奖(2017年)
6. 空间结构科技创新奖(2017年)
7. 天津大学优博论文指导教师(2017年)
8. 天津大学优博论文指导教师(2016年)
9. 天津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5年)
10. 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5年)
11. 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2015年)
12. 中国钢结构三十年杰出贡献人物(2014年)
13.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4年)
14. 天津大学优博论文指导教师(2014年)
15.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突出贡献奖(2014年)
16. 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3年)
17.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钢结构顾问 (2013年)
18. 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2013年)
19.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
20. 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
21. 国家百年百项工程技术负责人(2012年)
22. 天津市建交委特聘研究员(2012年)
23. 天津大学优博论文指导教师 (2012年)
24. 天津文化中心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12年)
25. 天津市自然科学学术专著资助项目 (2012年)
26. 中国钢结构设计金奖(国家优质工程)(2011年)+
27. 中国钢结构协会首届钢结构杰出人才奖(2010年)
28. 全国空间结构优秀青年奖(2010年)
29. 钢结构-国家精品课程 主讲教师(2010年)
30.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
31. 第十一届全运会重点工程建设特别贡献奖(2009年)
32. 天津市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2008年)
33. 天津大学首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08年)
34. 天津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
35. 第四届空间结构优秀工程奖金奖(2006年)
3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有文件
37. “天津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5年)
38. 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2005年)
【科技奖励】
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代表性奖励如下:
1.“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 “大跨度建筑结构温度效应研究及其在全运会场馆中的应用”,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3.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及梁柱节点关键技术研究”;2008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4. “天津博物馆建筑结构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0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5. “大跨度折板形斜拉空间网格结构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10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6. “水泥厂窑尾高层钢管混凝土塔架结构的研究及应用”;2009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7. “矩形钢管混凝土与住宅钢结构技术研究及应用”,2013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8. “大跨度双螺旋单层网壳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9. “间接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及其制作方法”,2017年天津市专利金奖
10. “天津自行车馆新型弦支穹顶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2017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1. “钢管扣件式支承架半刚性分析设计理论与安全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2. “大跨度钢结构动态成形及多形态风致动力特性研究与应用”,2014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3. “全铸钢空间曲线波浪塔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2012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4. “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2008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5. “大面积单体多点支承网架结构体系及节点关键技术研究”;2008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6. “水泥工业与民用空间网格结构关键技术研究”;2005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