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团队”以天津大学“重大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教育部创新团队的人员为基础,依托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组建。团队负责人为练继建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天津市首批杰出人才获得者)。团队成员29人,其中还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天津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团队共有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13人;讲师、博士后及工程师共8名。
本团队近年来共承担“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2项、子课题17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项目1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专项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余项,累计经费超过2.0亿元。
近两年来,本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Natural Hazards》、《Ocean Engineering》、《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水利学报》、《天津大学学报》、《振动与冲击》、《太阳能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30余篇,授权专利135项,其中发明专利44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累计出版12部)。近年来,本团队主要科研成果以天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团队”以天津大学“重大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教育部创新团队的人员为基础,依托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组建。团队负责人为练继建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天津市首批杰出人才获得者)。
1. 课题组现有研究方向
图1 课题组研究方向
2. 课题组教师、学生组成
图2 课题组教师组成
图3 课题组学生组成
3. 课题组基金及成果统计
图4 课题组课题和基金组成
图5 课题组发表论文组成
图6 课题组专利组成
4. 课题组历史传承
李书田先生1933年创立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杜镇福、崔广涛先生1961年成立高速水流研究组,团队现带头人为练继建教授。
图7 历史传承
图8 练继建教授
《海棠花开的日子》链接:http://5sing.kugou.com/yc/907561.html
图9 海棠花开的日子
图10 水流实验
图11 实验指导
图12 课题组合影
图13 慰问老先生
图14 教师节留影
图15 课题组全体师生合照
图16 课题组实验室环境
图17 2018年底课题组毕业生合照
图18 2019年底课题组毕业生合照
图19 携手相伴,放飞梦想
图20 2020年课题组毕业生合照
巍 巍 学 府,相 聚 北 洋
本团队近年来共承担“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2项、子课题17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项目1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专项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余项,累计经费超过2.0亿元。主要在研项目如下: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上中游特大水利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技术研究(2016YFC0401900),练继建,2016.07~2020.06,3000.0万元
2.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专项,海河干支流河网联动水循环净化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ZX07106-004),马超,2017.07~2020.06,2400.0万元
3.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重大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创新团队,练继建
4.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创新团队,练继建
5.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海上风电多功能安装平台研发及产业化(CXSF2014-15),练继建,2014.08~2018.07,7050.56万元
6. 雅砻江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振动监测及反馈分析(2015GFW-0236),练继建,2015.09~2017.06,185.86万元
7. 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信息化项目,广西左江治旱驮英水库及灌区工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018GKF-0574),苑希民,2018.11~2021.06,3492.73万元
8. 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信息化项目,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堤坝安全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 (2018GKF-0047),苑希民,2018.02~2019.09,1215.00万元
科研项目:
图1 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
图2 长江中上游特大水利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技术研究
图3 泄洪诱发场地振动和低频声波机理及环境危害调控技术研究
图4 复杂环境下高坝枢纽泄流雾化机理与遥测-预测-危害防治技术研究
图5 海河干支流河网联动水循环净化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图6 流域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运行调控研究
图7 海上风电复合筒型基础与一步式安装技术
图8 海上“风-光-渔-游-储”综合立体开发模式
图9 复杂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调控技术及应用
图10 重大泄流结构耦合动力安全理论及应用
图11 高坝泄流消能防护和雾化安全技术与应用
图12 高坝泄流振动研究及应用
图13 水利枢纽厂坝隔(导)墙流激振动与结构优化研究
图14 双排机水电站厂房结构与机组运行优化研究
图15 高坝消力塘防护结构及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图16 水工闸门水动力及其流激振动特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图17 水电站泄洪雾化及其对工程影响研究
图18 多功能复合的景观水系设计方法创新及应用
“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团队”以天津大学“重大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教育部创新团队的人员为基础,依托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组建。团队负责人为练继建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天津市首批杰出人才获得者)。团队成员29人,其中还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天津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团队共有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13人,讲师、博士后及工程师8人。
图1 课题组研究方向
当前核心成果如下:
1. 高坝枢纽水力诱发振动安全理论与调控技术
2. 高坝下游消能防护及环境危害防控理论与技术
3. 复杂长距离输水工程的水力调控技术
4. 海上风电新型筒型基础与高效安装技术
5. 千万千瓦级水-光-风多能互补开发技术
一、论文、专利和学术专著
近两年来,本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Natural Hazards》、《Ocean Engineering》、《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水利学报》、《天津大学学报》、《振动与冲击》、《太阳能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30余篇,授权专利135项,其中发明专利44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累计出版12部)。主要学术论文如下:
[1] LianJijian, Wang Xiaoqun, Ma Bin, Liu Dongming. Improvement to the sourcesselection to identify the low frequency noise induced by flood discharge[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8, 110:139-151. (SCI 2区TOP IF: 4.370)
[2] Xu, H.S., Ma, C., Xu, K., Lian, J.J., et al. Stagedoptimization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s considering climate change andhydrological model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20,587:124959. (SCI 1区, IF:4.5)
[3] Li He, Yizhong Chen,Honghai Zhao, Peipei Tian, Yuxuan Xue, Liang Chen. Game-based analysis ofenergy-water nexus for 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during Shale gasoperations under stochastic inpu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27 (2018)1585-1601. (SCI 2区TOP IF: 4.610)
[4] Li He, YizhongChen, Jing Li. A three-level framework for balancing the tradeoffs among theenergy, water, and air-emission implications within the life-cycle shale gassupply chain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33 (2018)206-228. (SCI 2区IF: 5.120)
[5] Ma, C., Xu, R., He, W., Xia, J.J. Determining theLimiting Water Level of Early Flood Season by Combining 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 Scheduling and Copula Joint Distribution Function: A Case Study ofThree Gorges Reservoir[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737:139789. (SCI1区, IF:6.551)
[6] Hongshi Xu, ChaoMa*, Jijian Lian, et,al. Urban flooding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an integratedk-means cluster algorithm and improved entropy weight method in the region ofHaikou, China[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8, 563:975-986. (SCI 2区TOP, IF: 3.727)
[7] He, W., Ma, C., Zhang, J., et al. Multi-objectiveOptimal Operation of a Large Deep Reservoir in Storage Period consideringOutflow Temperature Demand based on NSGA-II[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20,586:124919.(SCI 1区, IF:4.5)
[8] Dong Xiaofeng, Lian Jijian, Wang Haijun. Vibration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structure based on optimizedspectral kurtosis and ensemble empirical. Ocean Engineering, 2019 ,172: 199-212.(SCI 3区TOP, IF:2.730)
[9] Gao-Feng Zhao, JijianLian, Adrain Russell, Nasser Khalili, Implementation of a modifiedDrucker–Prager model in the lattice spring model for plasticity and fracture, ComputGeotech, 2019, 107 pp: 97-109. (SCI 3区,IF:3.345)
[10] He, W., Lian, J., Zhang,J., Yu, X., Chen, S. Impact of intra-annual runoff uniformity and globalwarming on the thermal regime of a large reservoir.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 658: 1085-1097. (SCI 2区TOP, IF:5.589)
[11] Hou, Q., Liu, J., Lian,J., Lu, W. A Lagrangian Particle Algorithm (SPH) for an Autocatalytic ReactionModel with Multicomponent Reactants. Processes, 2019, 7(7): 421. (SCI 4区, IF:1.963)
[12] Hua Zhengcao, Ma Chao,Lian Jijian, Pang Xiulan, Yang Weichao. Optimal capacity allocation of multiplesolar trackers and storage capacity for utility-scale photovoltaic plantsconsidering output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ementary demand. Applied Energy,2019, 238: 721-733. (SCI 1区TOP, IF:8.426)
[13] Lian, J., Zhang, Y., Ma,C., Yang, Y., Chaima, E. A review on recent sizing methodologies of hybrid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9, 199:112027.(SCI 1区TOP, IF:7.181)
[14] Yang Y.L., Lei X.H., Long Y., et al. A novel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sudden water accidents in the MiddleRoute of 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 2019, 698, 134167. (SCI 2区TOP,IF:5.589)
[15] Li, J., Qiao, Y., Lei, X., Kang, A., Wang, M., Liao, W., & Ma, Y. Atwo-stage water allocation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regionaleconomic-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244: 189-198.(SCI2区TOP, IF:4.865)
二、科技奖励
近年来,本团队主要科研成果以天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主要奖励如下:
1. 重大泄流结构耦合动力安全理论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练继建,2008,排名1
2. 高坝泄洪消能防护和雾化安全技术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练继建,2012,排名1
3. 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练继建,2016,排名2
4. 海上风电新型筒型基础与高效安装成套技术,天津市技术发明特等奖,练继建,2020,排名1
5. 水利枢纽厂坝隔(导)墙流激振动与结构优化研究,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练继建,2005,排名1
6. 双排机水电站厂房结构与机组运行优化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练继建,2006,排名1
7. 高坝消力塘防护结构及其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练继建,2007,排名1
8. 高坝坝身泄流振动研究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练继建,2007,排名1
9. 复杂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调控技术及应用,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练继建,2012,排名1
10. 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低频声波危害和低温水治理调控技术,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练继建,2018,排名1
11. 复杂长距离引水工程两相流数值模拟关键技术及应用,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王晓玲,2010,排名1
12. 特高坝枢纽泄洪消能运行安全监测控制技术,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练继建,2017,排名2
13.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与地下水联合修复新技术及应用,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何理,2018,排名1
14. 多功能复合的景观水系设计方法创新及应用,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张雅卓,2012,排名1
15. 地下多点地震动生成理论和方法、软件研发及工程应用,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柳国环,2017,排名1
16. 码头结构病害静动态无损诊断与性能提升技术,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练继建,2017,排名2
17. 污染场地修复工艺非线性优化调控技术及应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何理,2018,排名1
18. 海上风电超大直径单桩基础施工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练继建,2019,排名4
19. 宁夏黄河防洪工程智能建设与管理系统,宁夏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苑希民,2019,排名2
20. 水电站大泄量高水头底流消能关键技术研究与运用,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练继建,2020,排名3
1. 生源要求
本团队以重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为研究对象,以“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为主要研究方向,深入系统地开展高坝泄流结构安全、水电站运行安全、水工结构与基础动态检测诊断、长距离输水工程安全、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态安全、海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应用基础性创新及工程应用研究。要求生源具备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资源等相关专业背景,成绩优异,基础知识扎实,视野开阔,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2. 招生计划
本团队预计从985、211重点生源高校招收10-15名硕士生,3-5名博士生,其中优秀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直博生或招考博士生占半数以上。
科研平台主要划分为:实验室大型模型试验平台、水利工程原型现场观测、数值模拟及系统平台。
图1 领导视察水利实验室
1. 实验室大型模型试验平台
图2 低气压高速水流试验平台
图3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
图4 纳子峡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
图5 梨园水利枢纽工程泄流消能试验
图6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泄流试验
图7 白鹤滩水电站水垫塘水工模型试验
图8 风机模型试验
图9 小型光伏电站及监测平台
图10 木本植物对城市雨水促渗影响机制研究试验装置
图11 植物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果研究试验装置
图12 建筑屋面雨水有压回补地下水试验研究试验装置
2. 水利工程原型现场观测
图13 吊装风机前的首台实施一步式拖航安装的筒型基础
图14 吊装完成等待出航的筒型基础风机
图15 拖航中的双台筒型基础风机
图16 安装完成的海上风机装置
图17 河道水流及气象数据采集
图18 参观水电站内部结构
图19 练继建老师带队参观水电站
图20 马斌老师带队参观水工闸门
3. 数值模拟及系统平台
图21 水轮机尾水数值模拟
图22 水电站雾化数值模拟
图23 海浪冲击灯塔数值模拟
图24 大石峡事故闸门变形数值模拟
图25 锦屏水电站泄流数值模拟
1. 课题组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高级工程师等科技人员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
图1 张洪泉教授作题为“华夏云泉罗布泊”讲座
图2 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Janek LAANREAU副教授报告
图3 研讨会专家参观水利水电工程实验室
图4 翟恩地总工学术讲座
图5 郑政校友作题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实践”讲座
2. 课题组成员受邀做主题报告或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包括第十届国际应用能源大会、水系统调度国际研讨会、第九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中国水利学会年会等
图6 课题组成员参加第十届国际应用能源大会(IACE2018)
图7 课题组成员参加水系统调度国际研讨会(ISWSO2018)
图8 洪水风险区划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
图9 2019年河冰工程学术研讨会
图10 第九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
图11 中国水利学会2019年水利学科博士生论坛
图12 2019年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
图13 第二届管道两相瞬变流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线上会议现场
3. 课题组组织召开重大专项课题研讨会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验收会
图14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讨会
图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验收会
4. 团队负责人练继建教授主题报告
1. 2018.5.11,成都,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水利工程几种危害性水力诱发振动及其治理;
2. 2018.6.27,青海,清洁能源发展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政策研究论坛, 规模化水-光-风多能互补系统运行调控理论与工程实践;
3. 2018.8.21,北京,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水-光-风多能互补开发与水力调控问题;
4. 2018.10.17,北京,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循环与调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规模化水-光-风多能互补开发研究与工程实践;
5. 2018.11.1,北京,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委会2018年会暨学术交流会,水动力致灾与环境危害研究进展;
6. 2018.11.19,陕西潼关,潼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水与经济生态格局;
7. 2018.12.08,广州,第三届全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适合中国海上风电地质条件的基础设计—海上风电新型筒型基础与高效施工安装技术。
5. 课题组内学术交流
课题组内部定期(周、月)开展组会进行学术交流,指导教师现场答疑解惑。
图16 课题组组会学生汇报及老师点评
图17 课题组组会学生汇报及老师点评
6. 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每年教师节前后,在课题组大组会结束后会有一个特别环节:研究生特别奖学金表彰大会。表彰大会是表彰在过去一年中学习和科研工作努力认真,具有创新思维和并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同学,同时也以此来鼓励全课题组同学,期望大家能共同努力,一起在下一年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自2010年开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每年都会对上一学年表现非常突出的同学,按照奥斯卡颁奖的方式进行开会表彰并颁发奖学金,现已形成了传统。
2019~2020学年,课题组评定了10个奖项:(1)新生奖;(2)产学研合作奖;(3)工程实验奖;(4)技术攻关奖;(5)探索奖;(6)工程实践奖;(7)学术进步奖;(8)学术创新奖;(9)学术之星;(10)闪光的珍珠奖。
图18 2020年课题组表彰大会
图19 练继建老师总结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