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何捷老师目前已转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全职教授,仍保有天津大学风景园林学及城乡规划学两方向硕士及博士导师资格。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实验室”(SHAPC Lab)团队为何捷教授、哈工大(深圳)青年教师和两校研究学生合作组成。与国际国内多个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学者合作,致力于多学科背景下的“空间人文”(spatial humanities)研究与知识推广,探索以“人”为中心的景观和城市如何通过“计算”的方法了解、认知与进行空间实践。
实验室的主要目标为:
1. 成为世界一流的“空间人文”研究中心,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建构学术平台,推动“数字人文”暨相关领域的发展;
2. 成为空间信息科技在建筑类学科、信息技术及社科人文领域跨学科应用的教育中心,提供专业教育与培训;
3. 结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和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实践,提供专业服务。
招生信息
团队在天津大学招收风景园林学和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博士和学术型硕士生研究生,有意者也可考虑哈工大(深圳)城市规划方向的研究生申请。
硕士生的培养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训练,特别欢迎未来意欲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同学、以及更期待有效提升自己科研能力的同学申请。
除推免生需符合天津大学研究生院与学院规定之外,博士与硕士申请者专业背景不限——除建筑三姊妹学科(规划、景观、建筑学)之外,也欢迎其他的如地理、环境、计算机、信息科学、文史、考古等其他与实验室工作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读。申请人需具备以下特质:
1. 对工作的认真投入态度、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个人的严格要求;
2. 自我学习能力;
3. 较好的英语基础。
有意申请者请以电子邮件联络,并附上个人学习计划、简历、作品集、大学及考研成绩单等材料。
可参考的往年招生信息见以下链接
更多信息可关注实验室公众号“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微信号:SHAPC-lab)
何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智慧城市与数字空间规划”特色学科方向联合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鹏城孔雀计划”特聘B档岗位人才、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实验室主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虚拟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数字名城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数字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也是多个国际国内学术团体会员,同时兼任国际学术刊物客座主编、多个学术刊物及国际学会会议审稿人。
研究兴趣及专长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社科人文应用为核心,包括“空间历史大数据”、“景观考古学与文化景观遗产”、“大数据与空间行为”、“城市计算”、“地理设计(geodesign)与户外游憩”等方向。特别是作为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与“空间人文(spatial humanitie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先行者和国际学者之一、以及国内历史GIS领域的一流学者和亚太地区知名专家,在空间人文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规划新技术应用、遥感考古与景观考古、文化景观遗产及其技术支持、跨喜马拉雅地区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工作也为国际国内同行所充分认可。
主持和参与了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等不同专业下多项国家级科研计划。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包括高引论文3篇,多篇论文属于国际或中文学术界本领域开创性研究论文。研究及著作曾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等科研和设计奖项。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教学成效显著,指导学生获不同专业多个竞赛及论文奖项。曾主持与参与了国内外的多项政府与企业委托咨询研究、数据服务、文化遗产保护、城乡规划和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等项目。
Email:hejie2021@hit.edu.cn / janushe@tju.edu.cn / janushe@gmail.com
webpage:http://faculty.hitsz.edu.cn/hejie
Google Scholar: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dHHjV34AAAAJ
ResearchGate: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Jie_He6
ORCID:0000-0002-8386-6277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员
01 空间人文与空间历史大数据
以多种数字人文方法及信息科学技术系统挖掘历史档案、文学作品、图像、传统介质空间材料中的非结构化历史信息,以“数据驱动”(data-driven)范式讨论景观、城市与建筑的“地方(place)性”及时空现象背后的社会与人文逻辑。
目前正在进行和已完成的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唐传奇及唐诗中的唐两京与边塞认知、文化遗产知识图谱、上海近代城市空间历史、城市文化赋能、文学制图与深度映射(deep mapping)、中国空间人文学的理论建构、中国大陆历史遥感影像应用、近代报纸商业广告中的社会空间等内容的方向与课题。
唐传奇长安书写文本集中的坊里复杂网络分析
北京现场音乐与音乐文化生态圈分析
011 研究学生
· 马昭仪:天津大学2020级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南洋理工大学“全球亚洲”跨学科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2017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江苏镇江人。研究方向:空间历史大数据、文化遗产知识图谱。硕士论文题目《小说文本作为历史大数据的城市空间叙事研究——以〈李娃传〉与唐长安为例》
· 杨明:天津大学2020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辽宁铁岭人。研究方向:近代上海城市金融产业
· 宋一鸣:天津大学2021级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四川绵阳人。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观念史、深圳规划史
· 郭少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1级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同人。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观念史、深圳规划史
· 刘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1级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河南人。研究方向:文学地理、唐代边塞诗
· 陈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2级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山东人。研究方向:空间叙事,叙事空间设计
· 陶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2022级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山西吕梁人。研究方向:城市文化赋能
012 毕业生
· 刘静:天津大学2013级建筑历史与理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甘肃庆阳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博士论文题目《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 刘帅帅:天津大学2017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山东枣庄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复杂网络视角下唐传奇小说中的长安城市结构及演变探析》
· 张帅:天津大学2017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山东泰安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清末(1840-1912)天津城市防御体系的布局与演变》
· 郭晓敏:天津大学2018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山东枣庄人。毕业后就职于房地产行业。硕士论文题目《民国时期(1912-1949)上海美术展览的时空选择与空间演变》
· 郭佳欣:天津大学2019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河南焦作人。硕士论文题目《唐代诗人边塞地理空间认知变迁:基于远读与符号学方法》
· 沈孙乐:天津大学2020级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浙江桐乡人。硕士论文题目《基于本体技术的明清官式建筑遗产知识组织——以燕喜堂为例》
02 景观考古学、文化景观遗产
与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学专业人员合作,以GIS、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辅助记录、分析、与解释文化遗产与环境背后的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并支撑保护空间划定和政策决策。目前的工作目标集中于一带一路地区和文明核心区域的大、中尺度文化景观环境,同时与“空间历史大数据”方法相结合,为国家重要策略的实施提供科研基础。
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南亚丝绸之路第41号廊道文化景观(包括尼泊尔上木斯塘、青海通天河地区等具体地区)、黑山斯库台湖地区军事景观、神圣景观(sacred landscape)与神山、浙江地区景观考古建模、湿地演变的文化景观、华北湿地文化景观中的村镇网络等课题。
尼泊尔木斯塘文化景观GIS数据库
冈仁波齐神山景观图像的空间语义分析
021 研究学生
· 袁诗雨:天津大学2020级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四川雅安人。研究方向:景观考古、考古遗址网络分析模型
· 杨书帆:天津大学2021级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人。研究方向:尼泊尔木斯塘文化景观、文化遗产知识图谱
· 罗婧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1级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云南普洱人。研究方向:文化线路、西部文化景观
· 李泽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2022级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海上丝绸之路
· 于宝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2级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黑龙江人。研究方向:文学地理、唐代边塞诗
· 田宜可:天津大学2022级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山西晋城人。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景观游憩
· 陈霞:天津大学2022级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江西赣州人。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知识图谱
022 毕业生
· 袁梦:天津大学2015级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山西太原人。毕业后就职于房地产行业。硕士论文题目《空间人文视角下的水景观变迁场所描述与感知研究》
· 冀风:天津大学2018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河南漯河人。毕业后就职于房地产行业。硕士论文题目《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景观意象空间和情感记忆变迁研究》
· 骆宏鹏:天津大学2018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福建厦门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玉树通天河流域佛塔文化景观的空间视觉特征研究》
· 张丽云:天津大学2018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福建三明人。毕业后就职于文化遗产保护与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尼泊尔洛曼塘古城时空演变研究》
· 王超群:天津大学2019级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山西吕梁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民国时期至今安新县水乡聚落演化路径及驱动机制研究》
· 张宇程:天津大学2019级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江苏扬州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社交媒体图片中冈仁波齐神圣景观的视觉意象研究》
03 大数据与环境行为
通过分析多源空间大数据中的人类空间活动与空间认知,讨论城市建成环境在不同尺度上的与人类行为的交互作用及规划设计优化方式。
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园环境大数据应用、健康与环境行为、城市与行为模型等方面。已完成的工作包括有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可达性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地下空间系统等研究方向。
北京地铁站点周边的生活压力评估
天津和平区某中学学生日常校园行为轨迹
031 研究学生
· 王磊:天津大学2021级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天津人。研究方向:图像分析、人工智能
· 胡政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2级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哈尔滨人。研究方向:轨道交通、共享单车
· 黄卿颖: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2级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贵州人。研究方向:感知图像采集、慢行空间品质测度
· 徐彤伟:天津大学2022级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河北衡水人。研究方向:创意文化产业和现场音乐
032 毕业生
· 刘亚南:天津大学2014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河北保定人。毕业后赴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硕士论文题目《中心商业区地铁周边业态布局机制研究——以香港和天津为例 》
· 勾乐梅:天津大学2017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甘肃金昌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高密度校园内中学生身体活动特征和环境感知影响机制研究》
· 王禹:天津大学2017级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天津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建成环境对地铁站域行人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以天津市营口道站为例》
· 肖天意:天津大学2019级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后赴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高校校园疫情风险评估与校园防疫规划——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
· 张舒:天津大学2020级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高密度环境下支持性校园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促进机制》
04 地理设计
通过GIS等空间信息、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性方法支撑城市与郊野生态环境、绿色基础设施、景观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与政策决策。
郊野登山步道的景观偏好可视化
041 研究学生
· Achyar al Rasyid 艾佳知:天津大学2019级城市规划博士研究生,印度尼西亚万隆人。研究方向:城市规划、文化认知
· Nicole Marie Garcia Conde 雨嘉:天津大学2019级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波多黎各人。研究方向:土地利用、韧性城市
· 邵彤:天津大学2020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河北张家口人。研究方向:城市通风廊道、公园绿地景观(指导教师:许涛博士)
042 毕业生
· 徐亮:天津大学2014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天津人。毕业后就职于房地产行业。硕士论文题目《乡村景观规划中应用地理设计方法的对比与评价》
· 孟春霞:天津大学2016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河南三门峡人。硕士论文题目《基于 VGI 数据的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使用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 雷巍:天津大学2017级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人。毕业后赴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景观作为都市主义的应用:全周期项目发展视角下的高线公园》
· 李琦:天津大学2017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河南焦作人。毕业后就职于规划设计行业。硕士论文题目《基于网络游记内容分析的大陆游客环台湾自行车道感知评价》
· 李涵璟:天津大学2019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四川达州人。毕业后就职于政府管理机构。硕士论文题目《天津市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及其雨洪调蓄功能研究》(指导教师:许涛博士)
· 贺玺桦:天津大学2020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河南安阳人。硕士论文题目《基于雨洪风险评价的运城市蓝绿空间格局优化》(指导教师:许涛博士)
01 历年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学生研究助理
· 顾欣俊,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方向)2013届毕业生,2013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评估和概念性保护规划》(胡一可、朱蕾老师联合指导)
· 何曦,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方向)2013届毕业生,2013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无锡惠山祠堂群概念性保护规划和节点设计》(胡一可、朱蕾老师联合指导)
· 许燕,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方向)2013届毕业生,2013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价值评估及概念性保护规划意向》(胡一可、朱蕾老师联合指导)
· 贾佳,建筑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2014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依托地铁站点的地下商业空间的优化设计——以华强北地下空间为例》
· 李航,建筑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2014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基于自组织体系的商业区域空间整合——以深圳华强北商业区优化发展为例》
· 张星熠,建筑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于实验室(前身)2013-14年参加华强北地下空间研究项目;2015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步行优先条件下重庆某地块城市设计》(苑思楠、盛强老师联合指导)
· 陈思琦,建筑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2015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基于步行空间优化的西南角社区公共空间营建》(苑思楠、盛强老师联合指导)
· 龚思怡,建筑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2015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轨道交通出站口人流影响下的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研究——以天津小白楼为例》(苑思楠、盛强老师联合指导)
· 侯敬轩,建筑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2015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地铁线路及站点周边流量的空间预测模型研究》(苑思楠、盛强老师联合指导)
· 李宇宸,建筑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2015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王府井地铁站周边步行系统及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苑思楠、盛强老师联合指导)
· 许多锦,建筑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2015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步行优先条件下的北京东单地铁站点周边科学化规划设计》(苑思楠、盛强老师联合指导)
· 游欣,建筑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2015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步行优先条件下的北京王府井地铁站点周边科学化规划设计》(苑思楠、盛强老师联合指导)
· 张叶芃,建筑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2015年于实验室(前身)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基于步行空间优化的鞍山道城区更新设计(苑思楠、盛强老师联合指导)
· 耿佳,城乡规划专业2016届毕业生,于实验室2014-15年于实验室参加香港尖沙咀地下空间研究项目;2016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香港尖沙咀地下空间步行网络与街区商业用地连接研究》(助教:刘亚南)
· 黄羽杉,建筑学专业2016届毕业生,于实验室2014-15年于实验室参加香港尖沙咀地下空间研究项目;2016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香港尖沙咀K11购物艺术馆作为地下空间上盖在城市更新中的意义》(助教:刘亚南)
· 马文慧,建筑学专业2016届毕业生,2016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香港地铁站点与地面街区连接的新模式——K11 与 iSquare 的对比研究》(助教:刘亚南)
· 雷琳馨,建筑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2017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景观场所变化的空间人文可视化技术研究》(助教:袁梦)
· 李宗泽,建筑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2017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广州上下九地区城市步行行为与商业发展研究》
· 刘畅,建筑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2017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广州北京路地区商业发展与TOD模式下的城市步行环境研究》
· 潘艾婧,建筑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2017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广州北京路地区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的城市商业发展影响》
· 胡锦瑞,建筑学专业2018届毕业生,2018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广州北京路地区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的城市商业发展影响》(助教:王禹)
· 齐佳玮,建筑学专业2018届毕业生,2018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通过《申报》广告图像探讨近代上海道路空间的形态及其发展(1927-1937)》(助教:马昭仪)
· 吴嘉琦,城乡规划专业2018届毕业生,2018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地铁站点周边步行路径与建成环境优化研究——以 天津两个站点为例》(助教:王禹)
· 杨艺婷,建筑学专业2018届毕业生,2018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从近代报纸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生活空间的建构与表达中看近代中国社会性别空间》(助教:马昭仪)
· 易宇培,建筑学专业2018届毕业生,2018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近代报纸医药广告中的公共空间与天津城市近代化关系研究》(助教:马昭仪)
· 霍可心,建筑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2019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基于签到数据的中学生校园空间优化 以天津高密度中心城区某中学为例》(助教:勾乐梅、王禹)
· 沈晨思,建筑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2019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37-1949)中的上海英租界衣料服装产业空间组织研究》(助教:马昭仪)
· 杨馨怡,建筑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2019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上海英租近代市民娱乐生活再现——基于〈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37-1949)》(助教:马昭仪)
· 宋子玉,建筑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2019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老上海城市图景——1937‐1949 英租界街道商业特征探析》(助教:马昭仪)
· 张宇程:城乡规划专业2019届毕业生,2019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建成环境与地铁站域行人出行模式——以天津市营口道站为例 》(助教:王禹)
· 程颖,建筑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于实验室2018-19年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2020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1939与1947年近代上海钱庄的社会网络与城市空间》(助教:马昭仪)
· 刘雨卿,建筑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 2020年于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上海总会的数字重塑(1911–1949):多种角度的外侨社交空间解读》(助教:马昭仪)
· 张纯凤,建筑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于实验室2019-20年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2020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不同专业背景下场所的解读——以设计思维对天津大学水环境的认知影响为例》(助教:冀风)
02 其他历年本科学生研究助理
· 曹远行:建筑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2013-14年于实验室(前身)参加华强北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郭陈斐:城乡规划专业2010级本科生,2013-14年于实验室(前身)参加华强北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孟令君:城乡规划专业2010级本科生,2013-14年于实验室(前身)参加华强北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孙欣晔:建筑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2013-14年于实验室(前身)参加华强北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杜若森:建筑学专业2011级本科生,2014-15年于实验室参加香港尖沙咀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姚嘉伦:城乡规划专业2011级本科生,2014-15年于实验室参加香港尖沙咀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张嫱:城乡规划专业2011级本科生,2014-15年于实验室参加香港尖沙咀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曹柏青:建筑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6-17年于实验室参加广州市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胡江晨:建筑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6-17年于实验室参加广州市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刘圆圆:建筑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6-17年于实验室参加广州市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苏红日:建筑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6-17年于实验室参加广州市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郑屹:建筑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6-17年于实验室参加广州市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研究项目
· 陈文康: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邓天怡:城乡规划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户外游憩步道研究项目
· 李璐:城乡规划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户外游憩步道研究项目
· 龙治至:城乡规划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户外游憩步道研究项目
· 罗海亮:城乡规划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户外憩步道研究项目
· 马力群: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牛骁鹏: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于实验室2017-18年参加户外游憩步道研究项目;2018年参加南亚丝绸之路木斯塘研究项目
· 牛宇豪: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谭凯家: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张宇威:建筑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2017-18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冯晓萱: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地铁站点周边步行环境研究项目
· 胡杰: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宋吉来: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地铁站点周边步行环境研究项目
· 王新宇: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地铁站点周边步行环境研究项目
· 徐豪: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地铁站点周边步行环境研究项目
· 杨扬: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地铁站点周边步行环境研究项目
· 张姝铭: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赵明辉: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朱文渊: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19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姜怡丞: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年于实验室参加唐传奇空间人文研究项目
· 康润琦: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年于实验室参加唐传奇空间人文研究项目
· 王舒萱: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年于实验室参加南亚丝绸之路木斯塘研究项目
· 张博文: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年于实验室参加中学校园建成环境大数据研究项目
· 张镜荣: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年于实验室参加南亚丝绸之路木斯塘研究项目
· 张立阳: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年于实验室参加唐传奇空间人文研究项目
· 张一凡: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年于实验室参加中学校园建成环境大数据研究项目
· 郑红硕: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8年于实验室参加中学校园建成环境大数据研究项目
· 陈鑫怡: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中学校园建成环境健康研究项目
· 龚乔:建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梁季伟:建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梁新梅:建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中学校园建成环境健康研究项目
· 刘杨雨: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中学校园建成环境健康研究项目
· 许明钦:建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中学校园建成环境健康研究项目
· 杨雯琪: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周铃: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环境研究项目
· 周梦抒: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年于实验室参加中学校园建成环境健康研究项目
· 陈裕博: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9年于实验室参加南亚丝绸之路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文化景观研究项目
· 侯宇昂: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9年于实验室参加南亚丝绸之路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文化景观研究项目
· 马聪: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9年于实验室参加南亚丝绸之路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文化景观研究项目
· 聂月: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9年于实验室参加南亚丝绸之路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文化景观研究项目
· 夏成艳: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9年于实验室参加南亚丝绸之路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文化景观研究项目
· 张真: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9年于实验室参加南亚丝绸之路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文化景观研究项目
· 白靓婧: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1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陈雪: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1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陈宇洋: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1年于实验室参加浙江历史地图与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库项目
· 郭涵琪:建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2020-21年于实验室参加浙江历史地图与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库项目
· 柯嘉: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1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王浩翼:建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1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王立国:建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1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图数字化研究项目
· 于嘉琦:建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1年于实验室参加浙江历史地图与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库项目
· 顾钰: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社交隔离下的空间行为研究项目
· 寇新卓: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社交隔离下的空间行为研究项目
· 刘玮琰: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北京房山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文化旅游研究项目
· 卢昱吉: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北京房山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文化旅游研究项目
· 倪欣然:城乡规划专业2016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北京房山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文化旅游研究项目
· 邵闻嘉: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史研究项目
· 隋琦: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史研究项目
· 田宜可: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社交隔离下的空间行为研究项目
· 王怡雯: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城市live音乐大数据研究项目
· 翁童曦: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城市live音乐大数据研究项目
· 徐彤伟: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城市live音乐大数据研究项目
· 杨天宇: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于实验室参加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史研究项目
03 参与SHAPC研究工作的其他研究生
· 曹睿原:2017级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18、2021年参与实验室文化遗产方向工作
· 郭宥妤:2017级逢甲大学都市计划专业硕士交换生,2018年参与空间行为方向工作
· 张一:2017级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2018年参与实验室文化遗产方向工作
· 牟彤:2019级城乡规划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21年参与实验室空间行为方向工作
· 温雯:2019级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21年参与实验室空间行为方向工作
· 高婷:2020级土木与水利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2020年至今参与实验室空间历史大数据方向工作
· 赵宇:2020级土木与水利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2020年至今参与实验室空间历史大数据方向工作
· 牛嘉诚:2020级土木与水利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2021年参与实验室文化遗产方向工作
· Yap Jia Cherng 叶家诚:2020级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1年参与实验室空间人文方向工作
· 李峰:2021级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研究生,2021年参与实验室文化遗产方向工作
· Goh Ee Xuan 吴亦萱:2020级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1年参与实验室空间人文方向工作
01 团队主持主要科研项目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新入职教师科研启动项目(项目负责人;项目申请书执笔及项目管理员: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马昭仪):空间历史大数据视角下城市空间的人文赋能体系,2021-2024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专项基金人文社科研究专项(项目负责人;项目申请书执笔及项目管理员: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袁诗雨):良渚遗址群权力控制网络的景观考古学分析,2021-2023
· 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面上项目(项目联合负责人):深圳显性和隐性同构的城市空间格局营造:基于空间网络和文本挖掘的规划实施评估研究,2021-2022
· 科技部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负责人):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五——明清官式建筑保护全过程记录的科学化管理与展示平台研发:子课题(1) 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数据知识图谱构建,2020-2023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校外开放课题项目(项目负责人): 社交隔离下的学生运动行为仿真与路径规划——以天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2020-20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 《全唐诗》边塞诗中景观认知的数字化信息挖掘和平台研究, 2020-2023
· 科技部中国—黑山科技例会交流项目(项目负责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区域文化遗产的方法论研究, 2019-20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可达性模型, 2015-2018
·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负责人):明长城整体性研究与保护规划示范——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2013-2016
· 香港优配研究金项目(执行主持):Setting Authenticity Assessment and Conservation Planning Support of Cultural
Route Heritage Through GIS-based Spatial Analysis, 2009-2011
02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文献整理及数据库建设, 2014-201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 2012-2020
· 香港优配研究金项目:Sensing Urban Spac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patial Variables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CUHK14606715),2016-2018
· 香港优配研究金项目:Developing a Multi-scale Integrated Platform to Mitigate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in PRD Region (455110),2010-2012
03 主要横向课题
· 浙江良渚遗址景观考古模型研究,2021-
· 浙江金衢盆地商周遗址分布模型研究,2021
· 城市系统决策支持关键技术研究-复杂模型编制,2020-2021
· 浙江地区U2遥感影像采集与处理,2020
· 浙江地区历史地图及1940年代遥感影像采集与处理,2019-2020
· 天津市和平区中学校园行为大数据研究,2018-
· 岗厦北枢纽地下空间及物理环境优化研究,2018-2020
· 聊城市人民医院交通改(扩)建交通影响评价,2018
· 段祺瑞旧居修缮中的绿色建筑适用技术研究,2015-2016
· 华强北路地下空间项目综合科研课题——地下商业建筑空间及节能专题研究,2013-2014
· 华强北路地下空间与周边街区联通对商业活力影响,2013-2015
实验室与学院内部及海内外其他院校数个研究团队合作,对本团队内研究生的专门课题、以及跨领域与跨国学习提供指导。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第一流的学术研究内外部环境与资源,通过每周一次的组会讨论、内部技术工作坊、独立题目科研、参加实验室大型科研项目、撰写研究计划、协助指导本科生及低年级研究生、海内外学术培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并宣讲论文、工作论文和中英文学术刊物论文发表、海外合作机构科研访学、海外高校交换生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学术研究训练。
自2014年起团队已经培养来自包括地理、外语、生物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硕士生20余名、博士生(包括联合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毕业生近1/3继续进入国际名校及世界最优秀学术团队深造,其他毕业生多进入包括中规院在内的知名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和专业领域设计机构、高校或房地产机构供职。
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作为第一作者已发表SCI和SSCI一、二区论文6篇、核心期刊论文7篇。研究生及实验室指导的本科生各有20~30人次获得包括ASLA学生荣誉奖、IFLA国际学生竞赛入围奖、“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园冶杯”论文二等奖、“清润奖”优秀奖、数字人文年会论文一、二、三等奖、“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三等奖及优胜奖等国际国内顶级专业竞赛及论文奖项、以及诸多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5人在学期间获国家奖学金,硕士毕业生2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奖赴欧洲国际最优秀学术团队攻读博士学位。所培养的研究生2人获国际排名前20位之内的大学全奖攻读博士学位。在学期间多名研究生前往国外及港台地区长期合作研究与交换学习。
01 日常
哈佛大学GSD老师授课
黑山大学历史研究所讲座
数字化设计研究所冷餐会
02 访学
2019以色列理工学院“景观与环境”暑期学校
2018、2019 台湾“中央研究院”访学
2018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交换
03 会议
ACUUS2018国际会议,香港
IUSAM2019国际会议后的在地参观,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
13th HNR Workshop,美因茨(德国 2019)
Spatial Humanities 2018国际会议后的在地参观,伦敦
IUSAM2017国际会议晚宴表演,杭州
IACP2019国际会议,成都
IUSAM2016国际会议获最佳论文奖,札幌
04 田野
2020年黑山斯库台湖环湖区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尼泊尔木斯塘南亚丝绸之路41号廊道与西北大学的联合考古调查
2019年青海玉树通天河地区文化景观研究中与本地高僧在林卡
05 培训
2019“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 数字人文研习营 ,敦煌研究院
2018年 “大数据、云计算暨人文社会科学新方法” 高级研修班,南京大学
01 近期主要期刊论文
· 沈孙乐,马昭仪,何捷*.基于本体的建筑遗产保护知识组织方法.中国文化遗产,2023, (1): 73-80
· 马昭仪,何捷*,刘帅帅.从唐小说中的空间交互看都城长安的社会感知变迁.数字人文,2022, (1): 28-52
· 胡一可,张天霖,王磊,何捷*.景观服务视角下城市街区感知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风景园林, 2022, 29(10): 45-52
· Hui Lin, Bingli Xu, Yuting Chen, Wenhang Li, Lan You, Jie He. VGEs as a new platform of urba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Sustainability, 2022, 14(13): 7980
· Lei Wang, Xin Han, Jie He, Taeyeol Jung. Measuring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ity streets to inform better street planning through deep learning and space syntax.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22, 190: 215-230
· Chaoqun Wang, Jie H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aterside villages through transport system re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Anxin County, Hebei Province, China. Applied Sciences, 2022, 12(12): 6142
· Xin Han, Lei Wang, Seonghyeok Seo, Jie He, Taeyeol Jung. Measuring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urban built environments using Google Street View and deep learning.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2, 10: 891736
· Shu Zhang, Tianyi Xiao, Jie He. The influence of a school social network intervention on adolescents' health behaviors:
a gender-specific agent based model.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2, 10: 861743
· Tianyi Xiao, Tong Mu, Sunle Shen, Yiming Song, Shufan Yang, Jie He. A dynamic physical-distancing model to
evaluate spatial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f Covid-19 spread.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22, 592: 126734
· Yucheng Zhang, Jie He. Understanding the visual image of Kailash Sacred Landscape through geo-tagged landscape photos mapping.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2021, 5: 100360
· 张宇程,何捷.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通天河流域岩画景观分布研究.风景园林, 2021, 28(11): 44-50
· 刘静,徐苏斌,何捷.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城市规划,2021,(9):79-88
· 郭佳欣,马昭仪,肖天意, 何捷.《长安十二时辰》对长安城市空间的当代重构——一种文学制图的视角.数字人文研究, 2021, (2): 9-20
· 孟春霞,何捷.自发地理信息(VGI)数据中的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者景观资源偏好.风景园林,2020, 27(8): 103-108
· 马昭仪,何捷,刘帅帅. 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的时空叙事数字模型研究——以《李娃传》为例.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 22(5): 967-977
· Ma Z, He J, Liu S.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narrative of The Tale of Li Wa李娃传. PLoS ONE, 2020, 15(4): e0231529
· 张蕾,何捷.豫东平原古城淮阳城湖湿地历史景观探析——兼论科罗纳(CORONA)影像资料的解读与运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0, 35(2): 14-29
· 潘艾婧,卞洪滨,何捷.地铁站点对地面街道网络步行人流的重新分配作用——以广州市公园前地铁站域为例.南方建筑,2020, (1): 101-107
· 雷巍,何捷.“高线效应”与“毕尔巴鄂效应”——城市明星项目激活效应的差异化解读.景观设计,2019, (4): 14-21
· Yanan Liu, Jie He. Pedestrian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of Xiaobailou District of Tianjin. MUHON: A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Designed Environment, 2019, (6): 31-42
· Zacharias, J., He, J. Hong Kong’s urban planning experiment in enhancing pedestrian movement from underground space to the surface.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8, 82, 1–8
· 孙贵博,何捷.中国城市步行行为研究初探.城乡规划,2018, (3): 21-26
· 何捷,袁梦.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空间人文方法在景观史研究中的应用.风景园林,2017, (11): 16-22
· 何捷,丁垚.纸牌游戏中的遗产教育——美国“遗产资源保护扑克”案例研究.建筑遗产,2016, 1(4): 108-115
· Jie HE, John ZACHARIAS, Jia GENG, Yanan LIU, Yushan HUANG, Wenhui MA. Underground pedestrian network for urban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Tsim Sha Tsui of Hong Kong.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6, 165: 193-204
· HE, J., LIU, J., XU, S., WU, C., ZHANG, J. A GIS-Based Cultural Heritage Study Framework on Continuous Scales: A Case Study on 19th Century Military Industrial Heritag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5, XL-5/W7: 215-222
· 何捷.地理设计视角下视觉景观资源管理的新发展.风景园林,2015, (3): 18-23
02 近期主要会议论文
· 沈孙乐, 马昭仪, 何捷. 全生命周期下的明清官式建筑遗产知识的本体建模. 南京大学, 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论文集, 2021年11月6-7日, 腾讯会议
· 杨明, 何捷. 近代(1939、1947年)上海英租界外资洋行与银行合作关系行为模式特征及其空间映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多尺度、多时空与多样性——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1年7月17-18日, 上海: 复旦大学: 2786-2803
· Zhang Yucheng, He Jie. Understanding the visual image of Kailash sacred landscape: a perspective from GIS and computer vision. Kailash CAFE: The Kailash Consortium of Academics and Researchers for Experience-sharing, 2021.4.20-23, webinar. Kathmandu: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2021
· 郭佳欣,肖天意,马昭仪,何捷.《长安十二时辰》时空叙事的历史背景与当代视角——长安城空间的限制与流动.2020数字人文年会,2020.10.17-18.上海
· 王超群,郭晓敏,肖天意,何捷. 从都市时空叙事看《海上花列传》的“穿插藏闪”.2020数字人文年会,2020.10.17-18.上海
· 冀风,张纯凤,何捷.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水景观空间认知和记忆变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四届环境行为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2020.10.17-18,西安
· 王禹,胡锦瑞,何捷,地下空间网络重建与地铁站点慢行系统优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电子版),2019.10.19-21, 重庆.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 Yucheng Zhang, Yu Wang, Yanan Liu, Jie 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destrians’ Travel Mode Around Metro Station: A Case Study of Yingkoudao Metro Station in Tianjin. Zhang et al, Proceedings of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Management, 2019.07.08-12, Wuhan University. Wuhan: Wuhan University, 2019: 82
· 馬昭儀, 劉帥帥, 何捷. 時空視角:文本挖掘〈李娃傳〉中唐長安城的空間感知. 法鼓文理學院, 第九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18.12.18-21, 法鼓文理学院. 台北: 法鼓文理學院. 2018: 221-252
· Yu Wang, Jie He, Jinrui Hu. Re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underground space network and optimization of slow traffic system through metro station: a case study of Gangxia North Hub of Shenzhen. HKIE, HKGES, ACUUS (eds.).Proceedings of 16th World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Centers for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CUUS2018), Hong Kong, November, 5-7. Hong Kong. 2018:576-589
· 王禹, 何捷.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行人分布的影响——以天津市行人路径特征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 城市交通规划), 2018.11.24-26, 杭州.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967-976
· Yuan Meng, He Jie. Landscape and Place Changes: A Case Study on University Campus from a Spatial Humanities Perspective. The Asian Network for GIS-based Historical Studies (ANGIS), Centre for Historical Geography, Sun Yat-sen University (eds.), Proceedings of ANGIS 2017: New Stage of GIS-based Asian Studies. Guangzhou, November 24-25, 2017. Guangzhou: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7:196-203
· Yuan Meng, Lei Linxin, He Jie. Landscape Change and PlacePerception: A Case Study on Tianjin University Campus from Spatial Humanities Perspective. He, J. (ed.). Proceedings of 2017 Inter-University Seminar on Asian Megacities (IUSAM2017) (digital version). Tianjin, September16-17, 2017.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 2017
· Aijing Pan, Chang Liu, Jie He. Pedestrians Contribution to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 Road District of Guangzhou, China: Perspectives on Street Networks and the Metro Station. He, J. (ed.).Proceedings of 2017 Inter-University Seminar on Asian Megacities (IUSAM2017)(digital version). Tianjin, September16-17, 2017.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2017
· 雷琳馨,袁梦,何捷.空间人文视角下景观场所感知与行为变迁可视化分析——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数字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数字•文化——2017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暨DADA2017数字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9.9-10, 南京大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489-495
· 徐亮,何捷.基于地理设计分析的乡村旅游规划——以福建建瓯阳泽村为例.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主编),信息•模型•创作——2016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6.9.24-25, 沈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15-321
· Jia GENG, Yanan LIU, Jie 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network and surface land use in Tsim Sha Tsui of Hong Kong. In MIYAKE, R. (ed.) Proceedings of 2016 Inter-University Seminar on Asian Megacities (IUSAM2016) (digital version). Sapporo: 2-3 July, 2016. Sapporo: Fuji Women University, 2016
· Yushan HUANG, Wenhui MA, Jie HE. New strategy of connecting underground space with the surface street blocks and its effects on urban regeneration in Tsim Sha Tsui of Hong Kong: case studies on K11 Art Mall and iSquare. In MIYAKE, R. (ed.) Proceedings of 2016 Inter-University Seminar on Asian Megacities (IUSAM2016) (digital version). Sapporo: 2-3 July, 2016. Sapporo: Fuji Women University, 2016
· 刘亚南,何捷. 地铁站周边建成环境对步行行为影响机制探究——以天津小白楼为例.I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交通变革:多元与融合——2016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6.4.15-16, 深圳,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201-202.
· 何捷,刘静,徐苏斌,吴葱.连续尺度的GIS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支持框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5.08.22-23,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437-448
· 刘静, 何捷, 徐苏斌. 信息化测绘背景下基于GIS和BIM的工业遗产记录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eds.), 第六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国际论坛论文集(电子版). 武汉, 2015.6.22.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5
· 何捷,朱蕾.群體式文化遺產GIS與BIM整合數據庫中語義表達之探討——以無錫惠山祠堂群為例.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大學數位人文中心,跨界與轉化——2014第五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4.12.1-2, 中央研究院.台北:中央研究院,2014: 195-209
03 近期主要文集论文
· 刘亚南, 张宇程. 基于Agent仿真模拟行人友好的地铁周边建成环境设计[C]//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2019-2020).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353-363
· 姜怡丞, 康润琦, 刘帅帅, 马昭仪, 张立阳. 基于传奇小说的历史名城评价系统的构建 [C]//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2019-2020).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65-82
· 金石, 唐伟洋,李嫣. 以地铁站为载体的一线城市居住性价比评判指标体系构建[C]//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2019-2020).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241-255
· 林珲,孙贵博,何捷.中国城市步行行为初步研究. 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3: 167-175
· 何捷,邹经宇.文化线路遗产原真性保护的GIS空间分析支持——以明长城为例.林珲,赖进贵,周成虎,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74-286
04 学生获奖项目
· 2021年数字人文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21(获奖人:天津大学硕士生沈孙乐、博士生马昭仪)
· 2021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地理设计组优胜奖, 2021(获奖人:天津大学硕士生王超群、郭佳欣、袁诗雨、张舒、博士生马昭仪)
· “清华-腾讯”WeSpace未来城市空间2020“WeSpace学术支持计划” 优秀受资助项目,2021(获奖人:硕士生肖天意及其团队、沈孙乐)
· 第四届加拿大、中国和非洲可持续城市化国际会议(ICCASU2021)最佳宣讲一等奖,2021(获奖人:硕士生肖天意)
· 第五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2021(获奖人:硕士生王超群、郭佳欣、袁诗雨、张舒、肖天意及其团队、邵彤、 李涵璟及其团队、贺玺桦、博士生马昭仪、软件实习项目学生翁童曦、王怡雯、徐彤伟)
· 天津大学2021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21(获奖人:硕士生骆宏鹏)
· 2020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地图故事组优胜奖, 2020(获奖人:硕士生郭佳欣、肖天意、博士生马昭仪)
· 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及三等奖, 2020(获奖人:硕士生郭佳欣、肖天意、王超群、郭晓敏、博士生马昭仪)
· ASLA2020学生奖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2020(获奖人:硕士生雷巍及其团队)
· 国家留学基金(CSC)留学资助,2020(获奖人:硕士生雷巍)
·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佳作奖, 2020(获奖人:硕士生李涵璟及其团队)
· 第四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二等奖, 2020 (获奖人:合作博士生及硕士毕业生刘亚南、硕士生张宇程)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奖(城市研究、风景园林), 2020(获奖人:2020届毕业论文学生及大创项目学生程颖、2020届风景园林十校联合毕设团队)
· 2019发展中国家建筑设计大展银奖, 2020(获奖人:硕士生王超群及其团队)
· 2019年国家奖学金,2019(获奖人:城乡规划方向硕士生王禹、风景园林方向硕士生马昭仪)
· 第七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三等奖,2019(获奖人:硕士生李涵璟及其团队)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奖, 2019(获奖人:2019届毕业论文学生沈晨思)
· 第三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二等奖及三等奖, 2019(获奖人:软件实习项目学生姜怡丞、康润琦、张立阳、金石、唐伟洋、李嫣、硕士生刘帅帅、马昭仪)
· 2018《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全国大学生论文竞赛优秀奖, 2018(获奖人:2018届毕业论文学生吴嘉琦)
· IFLA2018学生设计竞赛入围奖, 2018(获奖人:硕士生雷巍及其团队)
· IUSAM 2016研讨会最佳论文奖(2项), 2016(获奖人:2016届毕业论文学生及大创项目学生黄羽杉、耿佳、2016届毕业论文学生马文慧、硕士生刘亚南)
· 国家留学基金(CSC)留学资助,2016(获奖人:硕士生刘亚南)
· 2015年国家奖学金,2015(获奖人:风景园林方向硕士生刘亚南)
· 第20届IUSAM研讨会最佳论文奖, 2015(获奖人:硕士生刘亚南)
· “第六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国际论坛”优秀论文奖, 2015(获奖人:联合培养博士生刘静)
· 2013“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规划设计论文二等奖, 2013(获奖人:2013届毕业论文学生顾欣俊、何曦、许燕)
05 教师获奖项目
· 天津大学2021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21
· 202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0
· 天津大学2017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17
· 2015-2016年度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7
· Best Paper Award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nning and Design, 2009.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CADG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6
· 香港“2006環保建築大獎·研究及規劃類別”入圍獎. 香港環保建築專業議會, 2006
· 首届中国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大赛优秀奖, 2002
· 河南省勘察设计(河南省一九九九年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0
· 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2000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文件上传中...